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ǘ

【源】 ①系自姜姓。齐大夫闾丘婴之后或改为单姓闾(6,12,60)。②周官闾师之后,见《广韵》(60,62)。《周礼》载闾师为地官之属,主征六乡赋贡之税者。③系自芈姓。楚平王之子启,字子闾,其后以字为氏,见《通鉴》(17,60)。④北魏时改郁久闾氏为闾氏(17,70)。【望】顿丘,三原、卫国(6,17,21,60,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闾昭,汉时五行家(21)。闾丰,晋时广州刺史,楚平王之子启之裔孙(17)。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临汾、榆次,湖北之监利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齐大夫闾邱婴之后。或单言闾氏,从省文也。又改为卢氏。”② 《姓氏考略》 注引 《广韵》 云: “出 《周官》 闾师之后。望出卫国、顿丘。” 闾师,《周礼·地官》 之属,“掌国中四郊官之长。” ③又据 《通鉴·胡注》 云: “楚平王之子启,字子闾,其后以字为氏。”此则系出芈姓。(按: “胡注”之 “”,《姓氏词典》 注为 “胡安国”; 疑其有误,似当为 “胡三省”。)

汉代有闾子直; 晋代有闾和,惠帝时人; 北魏有闾毗,代人,征东将军; 宋代有闾勍; 明代有闾洁,弘历进士。

猜你喜欢

  • 巴哩

    读音:Bālī【源】 ①西夏人姓(24)。疑系西夏党项族把利氏之异译。亦作〔把里〕(13)、〔芭里〕(13,57,240) 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清驻防察哈尔正黄旗、吉林正蓝旗、齐

  • 读音:shí【源】 见《姓苑》(15,21,60)。【布】 江苏铜山拾屯(62)、台湾(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安徽之霍山、山东之平邑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

  • 读音:chì【音】 又音棘(Jì)(1,21,60)。【源】 见《姓苑》(60)。【变】 亦作〔勑〕(16)。【望】 辽东(12,17,60,418)。【布】 广西都安(288)、浙江开化(310)、

  • 沈尹

    读音:shěn yǐn【源】 春秋时楚沈诸梁之后,见《姓考》(17)。相传为春秋时楚沈邑(即沈鹿,故城在今河南沈丘东南30里)之尹官之后,以官为氏。故谓沈姓之尹官也(12,60,62)。【人】 沈尹射

  • 仆散

    读音:pú sǎn金姓,望出金源。▲<金>仆散忠义,拔卢古河人,都元帅;仆散师恭,老海达葛人,太子少师。

  • 託闊羅

    读音:Tuōkuòluó《姓氏词典》 引王述民 《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疑即 《中国人名大辞典》所载“托阔罗” 氏,即满族姓氏。

  • 綽克台

    读音:Chuòkètái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有默哷,即姓绰克台氏。“以姓为氏”。《元史》有传。

  • 室孫

    读音:Shìsūn【源】 王室之孙,见《姓苑》(12,60)。室孙氏即宫孙氏(60,62)。【布】 唐时棣州人有此姓(7,12)。【人】 室孙子,古贤人,著书(7,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

  • 澤久

    读音:Zéjiǔ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未详其源。

  • 伊伯

    读音:Yībó【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宁古塔(23,63,180,260)。亦作〔伊博〕(180,260)。②元时蒙古耶卜氏,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伊伯(24)。少数民族姓氏。蒙古族、满族皆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