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ān

鄢氏的起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出自妘姓。相传帝颛顼玄孙陆终,生有六子,第四子名求言,周朝时封求言于鄢,建立鄢国,春秋时,鄢国被郑国灭掉,后世子孙就以原国名鄢命姓,遂成鄢姓。二是出自芈姓。鄢国被楚国吞并后,改设为县,楚国公族大夫被封于此,担任鄢县尹,他的子孙有以封邑为姓氏者,称鄢氏。

鄢姓发源于现在的河南鄢陵。在今辽宁新民、黑龙江齐齐哈尔、内蒙古牙克石、山东青岛,新疆喀什、库尔勒、阿克苏、伊犁、乌鲁木齐等地都有常住鄢姓居民。

鄢姓历史人物有鄢鼎臣,江西丰城人,字玉铉。明代举人。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丰城闹饥荒,他力请知县开仓赈灾。有兵事,捐资犒义勇,以加强守备。鄢正畿,字德都,明末福建永福人。明朝灭亡后,他悲痛欲绝,北向恸哭。后隐居深山,不参加清朝举行的科举考试,心系明朝,常写诗作文表明自己的心迹,自号亦必道人,后赋《绝命篇》,与御史林逢经俱投溪水自尽。

鄢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六十三位。


【源】①系自妘姓。陆终第四子求言之后封于鄢(故城在今河南鄢陵西北),为鄢侯,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7,17,60)。②战国时楚地小国。鄢国故城在郢(故城在今湖北宜城南)西北,故楚多此姓(60,62)。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④土家族姓(387)。 【变】一作傿(17)。 【望】太原(17,60,418)。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湖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鄢姓人口70%。 【人】鄢将师,春秋时楚大夫(7,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南康、峡江、金溪、崇仁,湖南之芷江,贵州之从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姓氏考略》 据 《路史》 注云: “傿侯之后有傿氏、焉氏、 鄢氏、��氏。” 又云: “傿, 妘姓国, 灭于郑, 后以名氏。” 又云: “鄢,妘姓国,后以名氏,其地在郑,故楚有此姓。”此以国名氏,系出妘姓。② 《续通志·氏族略》 则注: “ 《姓氏辨证》 曰: ‘鄢,郑地,其先以所食邑为氏’。此以邑为氏。” 当与前“以国为氏” 不同。

春秋时卫有鄢武子; 宋代有鄢孝隆; 明代有鄢高,南昌人,胡州府学教授。

猜你喜欢

  • 读音:Jié【源】 见《中国姓氏集》(62)及《中华姓府》(63)。【布】 江苏武进有此姓(314)。《姓氏词典》 引 《千家姓》 收载,又作 “卩”,未详其源。

  • 读音:gé周阍人守王宫者,所以止扉谓之阁,因以为氏。望出河南又赵郡。(见《元和姓纂》)

  • 读音:Zhí【源】《周礼》夏官之属有职方氏,掌天下之地图,主四方之职贡,其后因官为氏,见《风俗通》(1,6,7,12,17)。【望】山阳(17,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职洪,汉时山

  • 读音:fēn望出魏郡。战国时有魏臣纷疆。(见《正字通》)

  • 粘罕

    读音:Zhānhàn元代蒙古族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粘”称: “或元粘罕之后。”

  • 沮衛

    读音:Jūwēi【综】 春秋时荆王(即楚王)伐吴,吴使沮卫蹶融犒于荆(楚)师,见《韩非子》(20,63)。

  • 读音:qū鲁后有麹氏。(见《路史》)汉有麹谭生閟,避难湟中,因居西平,改姓麹。(见《元和姓纂》)▲<晋>麹允,金城人,永嘉中为左仆射。<唐>麹文泰,高昌国王。<明>

  • 寿西

    读音:shòu xī燕王遣寿西长、孙纵之等。(见《汉书·昭帝纪》(注:苏林曰:寿西,姓也,长,名也。)

  • 读音:Yún【源】 溳水,在今湖北,居者以水名为氏(91)。【布】分布较广,人数不多(91)。《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涢水,在今湖北,居者以水名为姓。”

  • 读音:Mī【音】 旧音Mǐ(86)。【源】 见《龙龛手鉴》(86)及《清稗类钞·姓名类》(30)。或系咩布、咩迷、咩铭、咩屈等西夏姓所改。【变】 一作密(30)。【人】 咩讹埋,西夏副统军,党项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