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è

【源】①古天子赫胥氏之后,有赫氏、赫胥氏,见《风俗通》(1,6,8,12,17)。②清满洲八旗姓赫舍里氏、赫佳氏、赫叶勒氏等后均有改为赫氏者(180)。③锡伯族何叶尔氏汉姓为赫(201)。④彝族俄母氏汉姓为赫(333)。【变】一作〔焃〕(17)。【望】朔方(17,418)。【布】分布较广,人数不多。【人】赫兟,金时安阳人,进士,累官至刺史(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景县、阜平,山东之平度、昌乐,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河南之卢氏,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彝、傣、锡伯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赫胥氏之后也。”赫胥氏,相传为远古帝王,其后或以名号为氏。②郑樵将“” 归入“夷狄大姓”之列,则 “” 亦当出自古代少数民族,惟不得其详耳。③清代满族之赫舍里氏、赫叶勒氏、赫佳氏等,或改为单字姓 “”。见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锡伯族亦有赫舍里氏,或亦改单姓“”,盖取其首音谐“”而得。

明代有赫瀛,万历进士; 又有赫奕,郧县人,万历时龙安知县; 清代有赫皎,任获嘉县教谕。

猜你喜欢

  • 读音:yóng姓也。(见《元和姓纂》)

  • 巴沁

    读音:Bāqìn【源】 西夏人姓(13,24,63)。【变】 亦作〔庞静〕(13,56,101)。【人】 巴沁师德,西夏武节大夫(13,56,101)。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

  • 秃魯花

    读音:Tūlǔhuā【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 中有秃鲁花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图鲁格〕(24)。元代“色目人”姓氏。乃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收载;

  • 吉布褚

    读音:Jíbùchǔ【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变】 亦作〔吉普褚〕(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叶赫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刘庆毕《满族姓氏录》收载; 《清通

  • 读音:Xiāo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注“嚣”云: “亦作‘枵’。元嚣之后。”元嚣,即玄器,一名青阳,相传为黄帝之子,为嫘祖所生。此当以名字为氏。

  • 黃周

    读音:Huángzhōu【源】 系黄、周两单姓所合成。祖藉湖北,台湾有此姓(236)。【人】 黄周星,字九烟,湖南湘潭人,本姓周氏,父逢泰,官江南,生星于金陵(即南京),为上元黄氏抚养,遂冒其姓为黄周

  • 子穆

    读音:zǐ mù【源】 春秋时陈僖子之子为穆安,因为子穆氏(4,7,24,60)。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 云: “陈僖子生子穆安,因为子穆氏。”陈僖子即陈乞

  • 读音:Dǐ【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河北三河有此姓(285)。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夸娥

    读音:Kuāé【源】 古夸娥之后(17,62)。《列子》中有神力者夸娥氏(11)。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引《姓觿》亦收,其注云: “以祖辈名号为姓

  • 读音:hào【源】 见《姓苑》(7,11,15,17)。【布】 四川成都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兰坪、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於《姓苑》,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