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ǔ

谷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出于嬴姓。伯益的后代非子被周孝王封于秦谷,后来成为秦国和谷国(今湖北谷城)。春秋时谷国的后代开始以谷为姓氏。二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北魏鲜卑族有谷会氏,进入中原后改为单姓谷。三是源自郤姓。古代有郤姓,为唐叔虞的后人,后去掉偏旁改为谷姓。

谷姓发祥于今陕甘一带。早期,基本繁衍于陕西关中之地。汉时,陕西谷姓因仕宦、游学、谋生等原因进入长安甚多。两汉之际,谷姓还播迁到北方的山西、河北、河南等省。汉末,长江南岸的湖南和江浙一带,有谷姓人家分布。魏晋南北朝时期,谷姓主要在北方繁衍发展,尤其在今河北怀来一带逐渐形成谷姓上谷郡望,并以此为中心向北方各地播迁。后迁居于河北、山东。两宋之交,谷姓南迁者渐多。明初,山西谷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明中叶以后,谷姓成为江苏著姓,名家辈出。清康乾以后,河北、山东、河南谷姓闯关东入迁东三省。如今,谷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河北、山东、河南多此姓。

谷姓历史人物有谷永,西汉末期人。博闻强识,通晓儒家经典。谷永精通《易经》,可预知吉凶。谷那律,唐代儒士。曾助孔颖达撰写《尚书正义》,博学多识,人称“九经库”。为人耿直幽默,因劝谏李世民少游猎而受赏赐。

谷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二十八位。


【音】 又音浴(Yù)(80,242)。谷会氏之后单姓谷,念浴(242)。参见谷(Yù)姓。【源】 ①其先出自颛顼之裔,伯益为帝舜之虞(官名,掌管山泽之官),赐姓嬴氏,至于非子,封于秦谷,其后以谷为氏,见《谷朗碑》(60,62,89),秦谷,春秋时秦地,故城在今甘肃天水西南,一说,或为秦之谷口,在今陕西泾阳西北。故非子号秦嬴,为秦国之始封之祖。②唐时谷那氏后改为谷(26,61)。③郤姓省邑为谷氏,见《鼠璞》(60,62)。④彝(130)、土家(387)、满、蒙古、回(344)、锡伯(433)、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上谷(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8%。尤以江苏、河北、山东、河南等4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谷姓人口66%。【人】 谷吉,汉时卫国司马,长安人,子谷永,历官光禄大夫、北地太守、大司农(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乐亭,山东之龙口、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河南之卢氏,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灌阳,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白族、高山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姓氏考略》注其源: ①其注据 《谷朗碑》 云: “其先出自颛顼,益为虞舜赐姓赢氏,至於非子,封於秦国,因而氏焉。”谷朗,三国时吴九真太守。此之谷氏,系出赢姓,以封国为氏。②其注据 《鼠璞》 云: “郤姓省文为谷氏。”郤氏本春秋时晋之宗室,则此当系出姬姓。③又据 《魏书·官氏志》 云: “为谷会氏所改。”

汉代有谷永; 三国吴有谷利,都亭侯; 唐代有谷倚,太原主簿; 宋代有谷大向、谷大方,登科,并曹州人; 又有谷大忠,兴仁人; 又有谷椿,衢州人。

猜你喜欢

  • 读音:Nài【源】 见《姓苑》(21,60,62)。【布】四川德昌(333)、浙江上虞(279)、贵州黎平(358)、台湾台南、高雄(68,261)、北京通县、河北香河(62)、大厂等地均有此姓。【人

  • 岳樂

    读音:Yuèlè【综】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奚喜之妻为岳乐氏(260)。

  • 賀

    读音:Hèbá/Hopa【源】贺拔,高车部落名,归魏后以部为氏(70)。亦见《魏书》(6,7,12,17,27)。 【变】①一作〔何拔〕(17,62)。②北魏时改为何氏(7,27,60)。一说,改为贺

  • 賀婁

    读音:Hèlóu【源】贺娄,漠北部落名,归魏后以部为氏(70)。 【变】①北魏时改贺娄氏为楼氏(6,7,12,25,60)。②亦作贺楼(60,70)。 【望】河南(7)。 【人】贺娄乌兰,东魏都督,见

  • 棼冒

    读音:fén mào【源】 系自芈姓。春秋时楚之同姓,即蚡冒(楚王),见《战国策》(15,60,62)。春秋时楚国若敖之孙,姓熊名㫬字棼冒,周平王时继父熊坎为楚君,后因以为氏(91)。【

  • 读音:yù【音】又音舒(Shū),春秋时有豫让者,豫音舒(22)。 【源】晋大夫毕阳之后(7,17,24,60)。亦见《姓苑》(21)。 【望】河东(17,418)。 【人】豫让,春秋时上党人,初事晋

  • 騶馬

    读音:Zōumǎ【综】 《国语》:齐大夫驺马��。当以职为氏(11,17,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 其注云: “《国语》有齐大夫驺马繻, 当以

  • 读音:chù【源】 颛顼帝之子叔歜之后,见《姓氏寻源》(60,62,63)。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姓氏寻源》 ‘歜出颛顼子叔歇之后’。”

  • 读音:Qì【源】 ①见《姓解》(9)、《急就篇》姓字注(63)。或为弃疾氏所改(62)。②唐时吐蕃君长有弃宗弄赞,其后或因以为氏(62)。【布】 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

  • 納賴

    读音:Nàlài【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乌喇特(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乌喇特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