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Táng/Tar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Píng《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系瓶姓分族。”后赵有缻删。
读音:Ālǐkǎn金代女真族姓氏,其汉姓曰 “何”。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 《姓氏词典》 引 《中国风俗史》 亦载,其注云: “后改为何氏。”
读音:hán【源】 ①黄帝之臣寒哀作御,见《世本》。为寒姓之始(60,62)。②夏时诸侯寒促之后,见《氏族大全》(6,12,17,60)。一说,寒,夏时妘姓之国,见《路史》。故城在山东潍州(即今潍坊)
读音:/Eh,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Tí/Tyi【综】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有此姓(362)。
读音:zǐ fú【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公子庆父之曾孙仲孙蔑,其子为仲孙佗,谥懿伯,字子服,其后以为氏(7,9,12,17)。【望】 鲁郡(17,418)。【变】 作〔丁服〕(63),误。【
读音:Quányǐn【源】 楚大夫斗缗为权尹,因氏,见《姓考》(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亦收载,其注云:“以官职为姓氏,源于芈姓。‘楚
读音:Yānzhī《姓氏词典》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阏氏,汉时匈奴单于之妻的称号。” 后世或有以此为姓者?
读音:Lí【源】 周时国(故城在今山西长治西南)之后有棃氏,见《姓源》(17,61)。【望】 淮南(17)。【布】 台湾高雄(68,261)、河南确山等地均有此姓。【人】 棃公弁,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