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連
【源】鲜卑族姓。先世姬姓,六国末避难,出塞保祁连山,以山为姓,北人语讹为綦连(6,7,12,17,27)。【望】代郡(17,60,418)。【人】綦连猛,北齐时代北人,初事尔朱荣、尔朱兆,后为神武亲信,官至大将军(61)。綦连耀,唐时匈奴人,与侍郎孙元亨谋反,伏诛,见《旧唐书》(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代人,号綦连部,即以为氏。史家谓: 其先姬姓,六国末避乱出塞,保祁连山,因以山为姓。北人语讹,故曰‘綦连’”。
【源】鲜卑族姓。先世姬姓,六国末避难,出塞保祁连山,以山为姓,北人语讹为綦连(6,7,12,17,27)。【望】代郡(17,60,418)。【人】綦连猛,北齐时代北人,初事尔朱荣、尔朱兆,后为神武亲信,官至大将军(61)。綦连耀,唐时匈奴人,与侍郎孙元亨谋反,伏诛,见《旧唐书》(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代人,号綦连部,即以为氏。史家谓: 其先姬姓,六国末避乱出塞,保祁连山,因以山为姓。北人语讹,故曰‘綦连’”。
读音:Jǐ/Jii【源】 苏冶妊作虢妀鱼母賸鼎。妀者,苏国之姓,见王国维《观堂集林·女字说》引《苏冶妊鼎》(86)。
读音:Zhè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谱》注云: “以居住地为姓氏。圳,田边水沟。”
读音:Zhèng【源】 ①系自姬姓。周厉王之少子宣王之母弟桓公友之后。桓公初受封于郑,在周之畿内(故城在今陕西华县西北),后徒溱洧之间,今河南新郑是也,战国时为韩所灭,子孙播于陈、宋,以国为氏(6,7
读音:Guōěr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长白山、嫩河等地(23,63,180,260)。后改为郭氏(180)。锡伯族有郭尔佳氏,一作〔顾尔佳〕,汉姓有郭、顾(201,433)。【布】 新
读音:Yuān【源】 见《姓苑》(15,21,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按: 鸳,即鸳鸯,一种水鸟,当以此为姓,如鸭氏、鹅氏、鹊氏之类。)
读音:Niè【综】 明时掜大伦奉诏往谕佛麻国,见《奇姓通》(86)。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奇姓通》 收载;《姓氏考略》亦收,其注“捏古”据《姓氏寻源》 云:“掜,鱼列切,音 ‘孽’,
读音:shén【源】 ①神农氏之后,见《风俗通》(1,6,9,12,17)。神农氏裔榆罔失帝位,子孙遂以神为氏,见《丹徒县志》(60,62)。②黄帝臣有神皇直,与力牧等讨蚩尤者,神氏宜出此(1)。【望
读音:Kělí《姓氏词典》引 《新唐书》收载,未详其源。唐代有可黎·可足。
读音:Biésù《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元太祖成吉思汗时有抄儿,姓此氏。”未详其他。
读音:jué【源】 汉官有主爵都尉(主封爵位之事官),子孙遂以为姓(60,62)。亦见《姓苑》(15,21,60)。【布】 四川成都、北京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都等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