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í

【源】 源出不详,或系籴之俗写。台湾彰化、台北等地均有此姓(68,261)。


虞封黄帝后有籴氏。(见《路史》)

籴氏,晋大夫籴茷。(见《通志·氏族略》)

猜你喜欢

  • 士華

    读音:Shìhuà《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读音:Dòu较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明閗凤, 平阳府经历。” (按: “��” 为“閗”之俗体,疑乃“閗” 氏之分族。)閗,一音dǒu,亦为姓。

  • 读音:Lùn【源】①东晋末西秦将军论叔达之后(62)。②唐时吐蕃称宰相为论。大相曰论茝、副相曰论茝扈莽,各一人。亦号大论、小论,又总号曰尚论掣逋。唐太宗时,吐蕃大论薛东禄赞,始入朝,太宗以琅邪公主外孙

  • 读音:Qī戚姓主要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孙姓。春秋时卫武公后裔孙林父,受封于戚邑,其支庶子孙遂以封邑名命姓,形成戚氏。秦汉之际,戚姓落籍于鲁西南。东汉至魏晋,繁衍于江苏、山东间地东海郡的戚姓

  • 顓玉

    读音:Zhuānyù【源】黄帝之孙高阳氏之后有颛玉氏(12,15,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帝高阳氏也,黄帝之孙。”是颛玉氏,当即颛顼氏。

  • 读音:Xī/Shi,Syi【综】 源出不详。河北卢龙有此姓(289)。

  • 读音:zhōu【源】 ①系自姜姓。炎帝之裔有舟国,因氏,见《姓源》(17,60)。②系自秃姓。相传彭祖之后有舟人国,其后以舟为氏(7,17)。③周时楚国有舟地,齐国有舟道,皆为地名,或以地为氏(60,

  • 公牽

    读音:Gōngqiān【源】 春秋时齐国公子牵之后,有公牵氏,见《世本》(4,7,9,60)。一说,齐公子成之后,见《广韵》(7)及《姓谱》(17)。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 读音:sì齐大夫简子赐之后。(见《世本》)仲尼弟子端木赐之后,以王父名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并注此音 (按:《广韵》亦注: “斯义切”),其引 《世本》 云

  • 读音:Lǒng【源】 ①见《姓苑》(7,9,12,15,60)。②宋时青唐羌氏之孙陇桚,崇宁中赐姓赵名怀德。青唐羌有陇连部,当以部名为姓(60)。③明时四川蛮芒部土知府皆陇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