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Mù

穆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谥号为姓氏,源于子姓。春秋时宋国国君宋宣王死后由其弟和继位,和死后谥号“”,史称宋穆公,其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命姓,称穆氏。二为改姓,北方鲜卑族复姓丘穆陵氏定居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穆氏。三是源于姜姓,据说为炎帝之后。

穆姓春秋战国时播迁于今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一带。秦汉之交,穆姓主要居住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后裔向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省播迁。魏晋南北朝时期,穆姓南迁至江南各省和湖南、四川一带。改穆姓的鲜卑人在今陕、甘、青、晋、豫兴盛起来,形成河南郡望。元时,穆姓迁往贵州。清时,沈阳的满人改穆姓者,有向黑龙江、吉林等地迁徙者。当今中国穆姓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湖南、广东、云南、四川等地。

穆姓历史人物有穆宁,唐朝名臣,生性刚正。安禄山谋反,他联合各州县兴义兵阻拒。好学,教育自己的儿女以严著称,前有韩休家训至严,时称韩穆二门。穆修,北宋散文家,世称穆参军。提倡韩柳古文,推崇“古道”,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作文颇有深度。他的诗歌,有晚唐风格。著《河南穆公集》。

穆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九十八位。


【源】 ①炎帝之后(8,60,62)。②系自子姓。宋穆公之后,其支孙以谥为氏(6,7,9,12,17)。③系自姬姓。鲁穆公之后,以谥为氏(17)。④北魏时改丘穆陵氏为穆氏(6,7,12,17,44)。⑤犹太人后裔有穆姓(179)。⑥明时赐元人阿尔特穆尔姓穆名义(24)。⑦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穆尔察氏、穆佳氏等后均改为穆氏(180)。今满族姓。⑧彝(130)、纳西(151)、蒙古(344)、台湾土著(65)、保安、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变】或作缪(17,21)。【望】河南(17,21,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黑龙江、青海、贵州等省多此姓。【人】穆生,汉时人(21)。穆顗,北魏代郡人,以功进爵建安公,拜尚书,出镇凉州(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平度、昌乐,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蒙、土家、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或作‘缪’,音同;又,‘缪’或有‘纰缪’之音。子姓,宋穆公之后也,其支孙以谥为氏。”②又云:“邱穆陵氏改为穆氏。”“邱穆陵”,亦作丘穆陵、丘目陵,代北地区姓氏。当出自鲜卑族。③《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穆,炎帝之后。”则此当系出姜姓。④《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姓》载:“明赐元人姓名:阿尔特穆尔曰穆义。”则此出自蒙古族。⑤清代满族之穆佳氏、穆尔察氏、乌雅氏等,或改为单姓“”。

后魏有穆丑善,代人,拜天部大人;唐代有穆修己,宋代有穆修;明代有穆相,三原人,监察御史。

猜你喜欢

  • 读音:Dǒu【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亦载,未详其源。

  • 读音:lín【源】见《姓苑》(7,9,60)。又,遴为吝字之古文。又,抡才谓之遴选,或取此义为姓(60,62)。 【望】西河(17,418)。 【人】遴到云,春秋时韩大夫,著《遴子》三十篇,见《风俗通

  • 公子

    读音:gōng zǐ【源】 春秋时各诸侯国之公子之后,有以公子为氏者(12,21,60)。【变】 春秋时鲁顷公之裔汉公子宽后改公孙氏、复改姬氏(17)。【人】 公子宽,鲁顷公之裔,汉时封褒鲁侯(17)

  • 围龟

    读音:wéi guī宋子姓有围龟氏。(见《潜夫论》)楚阙围龟之后。(见《万姓统谱》)

  • 读音:Yín【源】 见《姓氏急就篇》(17,62)及《改并四声篇海》引《姓苑》(86)。【望】 广平,见《姓苑》(17)。《姓氏词典》引《姓苑》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汉语大字典》音yán

  • 訥都

    读音:Nèdū《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收载; 其注称: “北周有讷都六设。”未详其他。

  • 積寧

    读音:Jīníng【综】 元时番僧姓(33)。

  • 没細

    读音:Mòxì【综】 西夏人姓。夏国贺金正表末云:大使武功郎没细好德,见《松漠纪闻》(31)。

  • 覺畢

    读音:Juébì【综】 彝族姓。又称〔牟惹觉毕〕,属丁惹家支(375)。

  • 读音:Fù傅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地名为姓氏,傅说的后裔。商高宗武丁在位时国势衰微,于傅岩(今山西平陆东南)找到傅说帮助武丁兴国,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后世子孙以居地为姓,形成傅姓。二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