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
【源】 古有秣阳国,见《地谱》(17)。亦即秣林国(7)。春秋时越王迁抹林(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城内),以国为氏,后有秣氏、末氏(7,9,12,15,60)。【变】 襄城(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秣阳国也,以国为氏。”后或改为末氏。
【源】 古有秣阳国,见《地谱》(17)。亦即秣林国(7)。春秋时越王迁抹林(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城内),以国为氏,后有秣氏、末氏(7,9,12,15,60)。【变】 襄城(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秣阳国也,以国为氏。”后或改为末氏。
读音:Hánhóu【源】 周宣王赐命韩侯,韩侯支庶子孙因以为氏(5,6,7,9,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周宣王臣韩侯,支孙氏焉。”此以国爵为氏。古韩国在今河
读音:Bùláyǎtú【综】 清正红旗蒙古骁骑校达虎之妻为布拉雅图氏(260)。
读音:hài【源】 ①夏禹之臣竖亥之后(60,62)。②北魏时俟亥氏改为亥氏,见《魏书·官氏志》(7,12,15,60)。【望】 河南(12,17,418)。【布】 北京(91)、台湾台东(64,68
读音:Hún'ē《姓氏词典》 引 《新唐书》 收载,“唐有浑阿贪支。”未详其源。
读音:Shù【源】 见《氏族博考》(16)。【布】 内蒙古乌审旗有此姓(369)。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阳泉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Shù【源】 ①犬戎姓(60,62)。犬戎为春秋时夷国,亦名畎夷,又名昆夷,故地在今陕西凤翔北(62,87)。②河南树氏系北魏树洛干氏所改(9,11,12,17)。③清河树氏,出自江东,见《姓苑
读音:Gùn/Guenn,Gwun【综】 源出不详。上海嘉定有此姓(351)。
读音:Èmókè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外抹歹”。
读音:Lǘqiū罕见复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志籍不言所出。然邾国有闾邱。杜预云: ‘高平南阳县北有显闾亭,本邾地,为齐所并,往往闾邱氏食邑於此,故以
读音:Dòurǔ历史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即斗谷於菟之后。”参见“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