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落那
【源】 破落那氏,大宛(古西城国)之后(6,12,21,27,60)。【变】 ①后改为那氏(6,12,27,60)。②作〔被落那〕(21),误。亦作〔那破落〕(416)。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大宛之后,改为那氏。”或改作“郍”。
【源】 破落那氏,大宛(古西城国)之后(6,12,21,27,60)。【变】 ①后改为那氏(6,12,27,60)。②作〔被落那〕(21),误。亦作〔那破落〕(416)。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大宛之后,改为那氏。”或改作“郍”。
读音:Wàngzhāng【源】 彝族姓。属狄俄奥迪家支(375)。
读音:Jué【综】 宋用駃唐而亡,见《吕览》(17,62)。《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未详其源。《吕览》 有唐。
读音:wù dì【源】 唐时西域康居(又称康国,故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九姓,其一曰戊地(17,60,62)。隋唐时对今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九姓政权总称“昭武九姓”。据《新唐书》,九
读音:Lóng【综】源出不详。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 《山西人口姓氏大全》亦载,未详其源。
读音:Shālānǔtè【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鄂托克旗有此姓(318)。
读音:Jálǎngjíwǎěrk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长白山(23,63,180)。清驻杭州满洲正白旗中有吉朗吉瓦尔喀氏(256)。【人】 吉朗吉瓦尔喀发尔那,清满洲正白旗人,世居长白山,从征浙
读音:xiāo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见《山海经·大荒东经》)
读音:Mà/Mah【综】 明洪武初,翰林院编修吴沈奉旨撰《千家姓》,得1968个姓,而此邑(指山东章丘)之术姓、㐷姓,尚未录之,见《章丘县志》(60,62,63)。今山东惠民有此姓(38
读音:yǐn wǔ【源】 春秋时楚大夫敖尹午之后(6,12,21,60)。【人】 尹午子叔,春秋时楚大夫(6,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楚大夫敖尹午之后。” 以
读音:Yúfán【综】秦末项梁将馀樊君,见《史记》(17,62,63)。《姓氏词典》引 《姓觿》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