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óu

【源】  ①殷商时侯国,锡畴国之后,见《姓源》(17)。②周时诸侯国挚、畴为商时左相奚仲之裔仲虺之后,其后有畴氏,见《风俗通》(1,6,7,17,21)、《国语》(60,62)。③春秋时越王之后有畴氏(17)。【变】 一作俦(1,12,60)。【望】 会稽(17,418)。【布】 大陆有此姓(91)。【人】 畴无余,春秋时越大夫(21)。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挚畴之后。或作 ‘俦’。” 归“以名为氏”之列。(按: 《姓氏考略》所引与郑不同。其注“”引 《风俗通》 云: “挚畴,古诸侯国。”)又注“挚畴”引《风俗通》 云: “古诸侯国之后有挚畴。”则知畴、挚、挚畴三氏同源,皆以国为氏。《姓氏考略》注引 《史记正义》 云: “任姓,仲虺之后。”(按: 其注“” 引 《风俗通》 云: “挚畴,古诸侯国。挚,任姓。奚仲、仲虺之后有挚氏、挚畴氏。”疑,挚畴乃奚仲所封之国,故畴氏当系出任姓。)

《姓氏考略》、《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皆以 “畴国之后”、“仲虺之后”为畴姓之二源,此说尚可商榷。

猜你喜欢

  • 柏霜

    读音:Bǎishuāng《姓氏词典》据《姓谱》 收载,其注云: “源于楚之先族祝融氏。”未详其他。

  • 读音:líng【音】 零有陵(Líng)、怜(Lián)两音,源出不同。参见零(Lián)。【源】 见《姓苑》(9,11,12,17)、及《正字通》(444)。【望】 上郡(17,418)。【布】 台

  • 柘王

    读音:Zhèwáng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本姓王,乐浪人。远祖罴,后魏伏波将军,镇武川,赐姓柘王氏。”

  • 读音:zú【源】 ①春秋时郑祭足之后,见《姓考》(17,60)。②见《姓苑》(15,21)。或指足为氏,如手氏、首氏、腹氏之类(60,62)。【望】 兰陵(17,60,418)。【布】 台湾台北(64

  • 颛渠

    读音:zhuān qú匈奴有此姓。(见《汉书·匈奴传》)

  • 读音:Lù【源】 见《集韵》(7)、《姓谱》(17)及《姓苑》(62)。按,彔姓与錄〔录〕姓不同。【布】 上海、四川成都(91)、河南巩县(301)、临颖(339)、林县(343)、山西代县(335)

  • 籍丘

    读音:jí qiū【源】 炎帝之后。春秋时齐大夫籍丘子之后,见《路史》(6,12,17,60)。【变】 一作〔藉丘〕(9,11,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 读音:zǐ【源】 ①周时有梓人之官,后以官为氏(7,11,60)。梓人,攻木之工。见《考工记》(444)。②春秋时郑大夫梓慎之后,以名为氏(9,17,60)。【布】 四川成都(91)、山东沂水(332

  • 谷那

    读音:gǔ nā【源】 唐时非汉族姓(60,62,81)。【变】 后改为谷氏(26,62)。【布】 唐时昌乐(故治在今四川宜汉东北)有此姓(60,62)。【人】 谷那律,唐贞观中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

  • 阿塔里吉歹

    读音:Ātǎlǐjí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阿塔里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