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ěn

沈姓出自姬姓, 以国为姓。周文王第十子季载, 因平叛有功, 被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 后周成王将季载封于沈国, 沈国后为蔡国所灭, 季载之后逃奔楚国, 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 称沈氏。

沈姓起源于今河南、安徽两省。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吴兴县), 为沈姓南迁之始。魏晋南北朝沈姓大举南迁, 至唐代, 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已有沈姓居住。唐初, 中原有沈姓将佐随从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在福建安家落户, 其子孙散居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等地。南宋初有吴兴人沈启到汀州府做知府, 携子前往, 其子沈廷辅后迁居福建省建阳县。沈廷辅有8子, 分居宁化、龙岩、长汀、清流、上杭等地, 其后又有人徙居广东的大埔、梅州等地。明末, 沈斯庵徙居今台南县善化镇, 台湾地区始有沈姓。清乾隆、嘉庆年间, 福建漳州、泉州及广东多有沈氏散居, 后又有多支迁往台湾, 进而又移居海外。

沈姓历史人物有沈约, 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 他首创“四声” 之说, 引领南朝“永明体” 诗歌创作。他是“二十四史” 中《宋书》的作者。沈佺期, 唐代诗人, 与宋之问齐名, 并称“沈宋”。沈括, 北宋科学家, 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贡献, 著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梦溪笔谈》。沈万山, 明初江南首富, 初为耕田起家, 后凭借周庄特有的地理位置进行海外贸易, 终成江南巨商。沈从文, 当代著名文学家, 著有《边城》《长河》《从文子集》等作品。沈雁冰, 笔名茅盾, 当代著名文学家。他先后创作了《子夜》《蚀》《虹》《春蚕》《林家铺子》等杰出的文学作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十四位。


【音】 沈姓有Chén、Shén二音,且源出不同,宜分为二姓。参见沈(Shěn)姓。【源】 见《姓苑》(11)。相传为帝喾(即高辛氏)之子实沈之后(60)。【望】 泰山(11)。


罕见姓氏。今多写作“”。《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直深切。为实沈之后。与音 ‘审’ 者不同。”《姓氏词典》据 《姓苑》 注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实沈之后。实沈,相传高辛氏之子。”

猜你喜欢

  • 读音:hài【源】 ①夏禹之臣竖亥之后(60,62)。②北魏时俟亥氏改为亥氏,见《魏书·官氏志》(7,12,15,60)。【望】 河南(12,17,418)。【布】 北京(91)、台湾台东(64,68

  • 读音:Jiè《姓氏词典》引《姓谱》收载。其注称: “元有价博”,未详其源。

  • 莽羅

    读音:Mǎngluó《姓氏词典》 引 《新唐书》 收载,“唐有莽罗薛吕。”未详其源。

  • 娿

    读音:Ē【源】 见《庄子》(9,17,26)。极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集韵》 收载;《姓氏词典》 引 《姓解》 亦收。其注云: “又作婀。”

  • 读音:Píng【源】 ①春秋时有夔子国,故城在今湖北秭归东之夔子城,地名夔沱,为其故址,其后有凭氏(17,60,62)。②关西夫蒙氏之后改为凭氏(60,62)。③古读冯为凭,凭、冯或为一姓(60,62

  • 穿

    读音:chuān【源】 春秋时楚公族有穿氏,见《路史》(17,62)。系穿封氏所改(62,63)。亦见《姓苑》(15,24)。【布】 大陆有此姓(91)。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

  • 毋将

    读音:wú jiāng复姓,毋将氏。(见《通志·氏族略·复姓》)▲<汉>毋将永,兰陵人,经学家;毋将隆,颍川太守。

  • 读音:Fú【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泰亦赤兀惕

    读音:Tàiyìchìwùtì/Tayicihu’t【综】 蒙古族姓。泰亦赤兀惕系蒙古尼化部之一部。内蒙古巴林右旗中部有此姓(384)。

  • 读音:líng【源】 见《姓苑》(15,21,60)。汉置酃县(故城在今湖南衡阳东12里),当以邑为氏(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音‘零’。见《姓苑》。酃邑在楚,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