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古
读音:Wānggǔ
【源】 金时族名,亦作雍古、旺古、瓮古、王孤、汪古惕等(397)。一说,亦作黄掴(71)。部人散居于阴山以北,辽、金时称白达达。当以部为氏。【变】 元时汪古部人有改姓马、赵、汪等氏者(397)。【人】 镇国,汪古氏,元时封北平王(399)。
【源】 金时族名,亦作雍古、旺古、瓮古、王孤、汪古惕等(397)。一说,亦作黄掴(71)。部人散居于阴山以北,辽、金时称白达达。当以部为氏。【变】 元时汪古部人有改姓马、赵、汪等氏者(397)。【人】 镇国,汪古氏,元时封北平王(399)。
读音:Lièlètè【综】清蒙古正红旗中有埒勒特氏(259)。
读音:Sīkòu司寇姓源自官名。司寇,古官职名,掌管治安刑狱,周朝时称为秋官大司寇,为六卿之一。其后代有以官职名为姓者。司寇姓早期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如今在北京、上海、辽宁等地还有少量分布。司
读音:Hēikèlè【综】 清正白旗满洲闲散柏绍之妻为黑克勒氏(260)。
读音:lún故登封县西南有轮氏城,汉置轮氏县。(见《路史》)以地为姓。
读音:yī zhì【源】 商汤贤相伊之孙又为伊秩氏,见《路史》(12,17,60)。【望】 河南(17,418)。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伊尹之孙又为伊秩氏。” (按
读音:Shā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hóu jǐ后魏有侯几氏,以部落为氏。(见《姓氏考略》)
读音:máng【源】 原非汉族之姓。茫蛮原关南种(云南关索岭之南,称关南)其君以茫为号,因以为姓,见《唐书·南蛮传》(60,62)。【布】 辽宁沈阳、香港等地均有此姓。【人】 茫端臣,宋时承议郎(15
读音:Hèlùhún【源】北齐神武帝高欢,字贺六浑,其后遂以为姓(9)。
读音:Màn现行傈僳族姓氏。今云南之马关有分布。此姓系马关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