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
【源】 ①周时有梓人之官,后以官为氏(7,11,60)。梓人,攻木之工。见《考工记》(444)。②春秋时郑大夫梓慎之后,以名为氏(9,17,60)。【布】 四川成都(91)、山东沂水(332)等地均有此姓。【人】 梓庆,春秋时鲁人(17,44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澄海、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鲁大夫梓慎之后。” (按: 《姓氏考略》称“郑梓慎之后。”)② 《姓氏考略》注云: “梓人之官。”后以官为氏。
【源】 ①周时有梓人之官,后以官为氏(7,11,60)。梓人,攻木之工。见《考工记》(444)。②春秋时郑大夫梓慎之后,以名为氏(9,17,60)。【布】 四川成都(91)、山东沂水(332)等地均有此姓。【人】 梓庆,春秋时鲁人(17,44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澄海、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鲁大夫梓慎之后。” (按: 《姓氏考略》称“郑梓慎之后。”)② 《姓氏考略》注云: “梓人之官。”后以官为氏。
读音:Luóbié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Gān'gōng【源】 周大夫甘昭公之后有甘公氏,见《姓苑》(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收载;《姓氏词典》据 《姓苑》亦收,其注云: “以祖辈名
读音:chuòluō【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瓦尔喀(23,63,180,260)。【变】 亦作〔鄂卓络〕(180,260)。
读音:Xiàn【源】①见《姓苑》(15,21,24,60)。②清满洲人姓(260)。③傣族姓。清时云南潞江县土司姓線,本姓宝,傣语呼宝为線,因而姓線(164,165)。④回族姓。 【布】山西汾阳(27
读音:shì【源】 系自姬氏。周召公名奭,其后以王父名为氏(6,8,60)。亦见《姓苑》(21)。【变】至汉元帝时为避帝讳改为盛氏(7,9,12,19,60)。【望】汝南(17,418)。【布】台湾台
读音:diāo【源】 春秋时齐人貂勃之后(60,62)。亦见《姓苑》(9,12,15,17)。【望】 安平(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姓苑》。《姓氏考略》转引 《风俗通
读音:Tūlìbùdài【综】 元时人姓。探马赤,秃立不带氏,元中统中授蒙古汉军万户,从攻蜀有功。子拜延,袭蒙古军万户,见《元史·氏族表》(399)。
读音:xī jū【源】 北魏时西域悉居半国(汉时称西掖国,故城在今新疆莎车县)人之姓(6,7,12,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古西掖国人也。”未道其详
读音:Sūmùkè《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满族姓。清乾隆时云南总兵常青,姓此姓。”未详其源。
读音:Gòngqiáo【综】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