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
【源】 ①汉时有得来,见《三国志》(17,62)。得氏当始于此。②清时贵州贵阳府麻乡长官司长官得氏,姓始于明朝(72)。③明、清时云南宾川州金沙江巡检司土巡检为得氏(253)。【布】 河南洛宁(294)、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新疆之塔城、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宋代有得盖; 元代有得轮。
【源】 ①汉时有得来,见《三国志》(17,62)。得氏当始于此。②清时贵州贵阳府麻乡长官司长官得氏,姓始于明朝(72)。③明、清时云南宾川州金沙江巡检司土巡检为得氏(253)。【布】 河南洛宁(294)、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新疆之塔城、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宋代有得盖; 元代有得轮。
读音:Zǐxiàn【源】 ①系自妫姓,春秋时陈桓公之孙子献之后,见《世本》(4,6,12,17,60)。②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大夫子献之后,见《风俗通》(6,12,60)。【人】 子献辽,春秋时楚文王大
读音:Qiúyóu《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其注云: “即仇繇氏。” 《汉语大字典》 作 “九由”,其注云: “春秋时国名,在今山西阳泉市。或作 ‘仇由’、‘仇犹’、 ‘ȩ
读音:Nà【综】 源出不详。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浙江江山(325)、山西汾阳(278)、台湾桃园、台东、屏东、南投(68,261)、北京、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
读音:Lì【源】 见《姓苑》(15,21)。当为狄历氏之后,见《姓氏寻源》(60,62)。【望】扶风(7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乐亭、景县,山东之昌乐
读音:dòng mù洞沐孟阳,汉时人,以治易名家。(见《奇姓通》)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 称: “汉代有洞沐孟阳,为洞沐之后。”若此,则当以祖辈姓名为氏。孟
读音:Suǒnuòtú【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喀拉沁(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喀喇沁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Píng【源】 ①春秋时有夔子国,故城在今湖北秭归东之夔子城,地名夔沱,为其故址,其后有凭氏(17,60,62)。②关西夫蒙氏之后改为凭氏(60,62)。③古读冯为凭,凭、冯或为一姓(60,62
读音:wǔ xiàng与“五相”同。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元和姓纂》 云: “吴相伍员子孙,吴人号之伍相氏。”一作“五相”。
读音:Gǔchéng【综】 源出不详。见《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表》(77)。
读音:mù yǔ鲜卑慕容氏,音讹为慕舆氏。(见《元和姓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