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富察

富察

读音:Fùchá

【源】 ①清时满洲八旗姓。凡六十三派,出沙济、叶赫、额宜湖、扎库塔、蜚悠城、讷殷、额赫库伦、讷殷江、吉林乌拉、长白山、赛音纳殷、辉发、席百、卦尔察、岳克通鄂城、马察、绥分、嘉木湖、沙晋和罗、苏完、打牲乌喇、黑龙江、界凡、伊兰费尔塔哈、虎尔哈、哈达、噶哈里和罗舍林村、那丹雅哈、登伊尔哈、尼雅木山、多浑、雅哈、冲鄂济巴布、多尔吉、乌喇、阿库里、富察、抚顺、塔山堡、瓦尔喀、辽河、那木冈、塔达、沈阳、英额、伊拉里、黑山、哈思湖、松花江、凤凰城、巴济、扎克丹、舍里、哈什马和罗、囊武、吉阳、德里倭赫、完颜、齐宾哈达、白都讷、费达、木公村、塔克什城等地(23,63,180,260)。富察为部名,以部为氏(23)。②乌苏氏改姓富察(23)。③清驻防新疆伊犁锡伯部有富察氏。【变】 ①后改为富、傅、李、惠等氏(89,180)。②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傅查氏、傅察氏、敷察氏(256)、镶红旗满洲闲散龙保之妻为傅扎氏,(260),〔傅查〕、〔傅察〕、〔敷察〕、〔傅扎〕等似均为富察之异译。【布】 北京、新疆察布查尔、巩留等地均有此姓。【人】 富察文绶,清满洲镶白旗人,雍正中授中书,乾隆中累擢陕甘总督(61)。


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 之《氏族略》俱收载。其初,乃部落名,后以部为氏。金代为女真族姓氏,属女真黑姓,多为后族——金肃宗靖宣皇后、睿宗钦慈皇后、章宗钦怀皇后,皆富察氏。此为清人译名。金、元时或作 “蒲察”; 明人则译作“富车”。其后或另为李氏。至清,融为满族,散处沙济、叶赫、额宜湖、扎库塔、赛音、讷殷、额赫、库擒、讷殷江、辉发、吉林、乌拉、长白山等地方; 又,或为乌苏氏所改。“乌鲁理,本姓乌苏氏,(清)世宗宪皇帝命继其舅武英殿大学士一等公富宁安为嗣,因改姓富察氏。” (见 《清通志·氏族略》) 后或改为单字姓富、付、李。又为锡伯族姓。本为部名,或以部为姓,后改单姓 “”,盖取富察氏首音谐 “” 而得。

清乾隆时广西巡抚讬庸,姓此氏。

猜你喜欢

  • 读音:sì【源】 ①高丽扶馀国有似先氏,后改为似氏,见《通志·氏族略》(60,62)及《魏书·官氏志》(7)。②北魏时姒氏改为似氏,见《魏书·官氏志》(60,62)。【变】 一作佀(17,60)。【望

  • 竇里吉特

    读音:Dòulǐjí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喀喇沁(23,63)。【人】 窦里吉特罗邦,清蒙古镶红旗人,世居喀喇沁,顺治初从征陕西有功授云骑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

  • 奥濟

    读音:Àojǐ少数民族姓: ①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援引 《黑龙江志稿》 收载,或作武廷音。②清代满族姓氏。散处叶赫、哈达、松花江、乌拉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

  • 夫蒙

    读音:fū měng【源】 羌姓(60,70)。不蒙氏之异译(70)。【变】 后改为马氏、蒙氏(78),或改为凭氏(12)。【望】 西平(17,418),西羌,见《姓氏急就篇》(17)。【布】 唐时同

  • 朱 襄

    读音:Zhūxiāng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姓解》注云: “古天子朱襄氏之后。”或称: “相传朱襄,伏羲命为飞龙氏,造书契。”

  • 读音:rén【源】 春秋时齐简公名壬,其支庶有以壬为氏者(17,62)。 【布】浙江萧山(209)、义乌(277)、江西丰城(357)、甘肃临泽(352)、河南息县(302)、新疆呼图壁(342)、山

  • 读音:Mǐn【源】 越王无疆为楚所灭,子孙散居闽地,因氏(15,21,60)。或云,越王裔孙无诸封于闽,因氏(17)。【望】建安(17,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福建之清

  • 读音:jiǔ【源】 ①春秋时楚公族有酒姓(17,21,60)。②战国时晋静公为烈公之孙,名俱酒,其后以名为氏(17,62)。③周官有酒正(《周礼》天官之属,为酒官之长),因官命氏(6,12,60)。④

  • 什克豅

    读音:Shíkèténg【综】 清镶红旗满洲马甲必里克图之妻为什克腾氏(260)。

  • 乞藏

    读音:qǐ zàng【源】 唐时吐蕃青海大酋有乞藏氏,见《唐书·韦皋传》(60,62)。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唐书·韦皋传》注云: “吐蕃青海大酋有乞藏姓。”唐代有乞藏·遮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