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áo

【源】帝尧之后,支孙以为氏(7,9,12,17,60)。【变】后有加食部为饶氏者(62)。【望】上党(17,21,418),河间(12,21)。【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尧暄,北魏时上党长子人,官大司农(7,9,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澄海、高要,四川之合江,福建之上杭、清流,安徽之贵池,河北之景县,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徽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 《续通志》 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帝尧之后也,支孙以为氏。望出河间、上党。”

后魏有尧暄,北部尚书; 隋代有尧君素,汤阴人,河东通判; 宋代有尧允恭,海陵人,邃于 《易》学; 又有尧宗尧,元符进士; 明代有尧卿,成化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Gé《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无此字,疑乃“搁”之误,盖搁笔误而讹作 “櫊”。

  • 读音:Shè【源】 ①摄,春秋时齐地(故城在今山东聊城西北),齐大夫之采邑,因氏(17,60,62)。②春秋时楚大夫摄叔之后,见《左传》(7)。【望】 楚郡(17,418)。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朔州

  • 读音:Yuè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zhuó【源】①古贤人濯辑之后,见《风俗通》(1,7,12,15,17)。②春秋时郑人子濯孺子之后(7,15,60)。【望】广德(17)、京兆(17,418)。【布】清时四川有此姓(59)。今甘

  • 毌將

    读音:Guànjiā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大陆北方有此姓(73,91)。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北方有(此姓)。” 《郑通志·氏族略》 作

  • 公吉爾

    读音:Gōngjíěr【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三派,出乌鲁特、扎鲁特、察哈尔等地(23,63,260)。【变】 ①一作〔龚吉尔〕(260)。 ②清正红旗蒙古马甲机勒章阿之妻为公济尔氏,镶白旗满洲马甲阿

  • 读音:Yīn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古文‘阴’字。《路史》: ‘阴康氏后有��氏’。一作‘霒’。”

  • 读音:mào东莞人有此姓。(见《姓苑》)今明州鄮县有贸氏。(见《路史》)

  • 读音:Kǎ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忻州、新疆之塔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引 《姓谱》亦收,未详其源。

  • 阿爾班

    读音:Āěrbān现行锡伯族姓氏。今新疆之察布查尔县有分布,未详其他。参见《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