嘑
【源】 见《直音》(62,63,80)。一说,同呼,或同滹(91)。【望】 沛郡(418)。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集韵》 收载。其源不一: ①《姓氏词典》注云: “系呼姓分族。”②或以水名为氏。古并州有嘑池,亦作虖,即今之滹沱河,源於山西五台山,经河北平原,居此者以水名为氏,而称虖氏、嘑氏、滹氏。三者同源,后代可能因字形不同而分族。
【源】 见《直音》(62,63,80)。一说,同呼,或同滹(91)。【望】 沛郡(418)。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集韵》 收载。其源不一: ①《姓氏词典》注云: “系呼姓分族。”②或以水名为氏。古并州有嘑池,亦作虖,即今之滹沱河,源於山西五台山,经河北平原,居此者以水名为氏,而称虖氏、嘑氏、滹氏。三者同源,后代可能因字形不同而分族。
读音:Suǒluóqià【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雅尔湖(23,63,180,260)。【变】 亦作〔索罗恰〕(63,180)、〔索络恰〕(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雅尔呼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
读音:Nàyáo【综】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造寿之妻为纳尧氏(260)。
读音:Xiāo【源】 见《新编千家姓》(73)。相传古帝虞舜有女儿宵明(一作霄明),为次妃癸妃所生,为宵姓之始(91)。【布】 北京、四川成都(91)、台湾(66)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
读音:Dǒu【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91)。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亦载,未详其源。
读音:Shīlánètì/Siranaut【综】 蒙古族姓。“失剌”意黄色,“讷惕”意目。《黄金史》称明时哈剌嗔部有三,其一为失剌讷惕,亦作哈剌嗔,今内蒙古巴林右旗洪格尔苏木有此姓(384)。
读音:Cān【源】 见《姓苑》(15,21,63)。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姓氏词典》据《姓苑》注云: “出自 ‘骖乘’。骖乘,古代乘车在车右陪乘的人。”
读音:yào gě luó回纥姓药葛罗氏。(见《唐书·回鹘传》)
读音:Pǔkuí【综】 辽时人姓(33)。
读音:Xián【源】 ①见《姓苑》(17)。②明时会川卫(故治在今四川会理)土官有贤氏,原云南东僰种(白族先民),当系汉建武时哀牢王贤栗之后(60,62)。③清时满洲人姓(260)。④傣族姓(205)
读音:Sàgū【变】代北人姓。随魏南徙(12,15,44,60)。一作薛孤氏(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代人,随魏南迁。”后改单姓“萨”。或作“薛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