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Dúgūhún【源】 代北姓(60,62)。【变】①后改为杜氏(6,7,17,21,27)。独孤浑与独孤同族,其改杜者亦犹独孤之改刘,与赫连氏同称尧后(27)。②一作吐斤。《梁书》有吐斤洛周,即
读音:Wúzǔ【综】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纳木升额之妻为吴祖氏(260)。
读音:Yángyī【综】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杨依氏(256)。
读音:shé【源】 ①周官舌人之后(7,60)。②春秋时越公族之后,见《路史》(60,62)。【望】 会稽(17,418)。【它】 以春秋时越大夫舌庸之后有舌氏,似有误(7,11,17)。《吴越春秋》
读音:Guǎngchéng【源】 黄帝时广成子之后有广成氏(6,9,11,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神仙传》: 广成子,居崆峒山。”其后有广成氏,亦有
读音:Piándù【源】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以部为氏(425)。
读音:mò hóu lú莫侯卢氏,代人。(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
读音:jiān【综】 蕳为蕑之异体字,今蕳、蕑为二不同之姓。台湾基隆、台北等地均有此姓(68,261)。望出淮南。汉有蕳忌,官中尉。(见《姓氏考略》)中尉蕳忌。(见《史记·淮南厉王传》)
读音:áng【音】 亦音仰(Yǎng)(17)。【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国公子卬之后,见《姓源》(17,60)。 ②系自姬姓。春秋时周大夫卬叔之后,见《姓考》(17,60)。 ③朝鲜族姓。【望】
读音:Wūlǐsū【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齐齐哈尔、黑龙江、辉发等地(23,63,180,260)。【变】 清驻防达虎里正黄旗中有乌里苏氏,世居齐齐哈尔(259),〔乌里苏〕似即乌礼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