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iè

【源】 ①古帝列山氏(一作烈山氏)之后,见《风俗通》(6,7,11,17,60)。②春秋时郑列御寇(即列子)之后,见《氏族大全》(12,17)。③楚公族列宗氏之后,见《姓源》(17,60)。 【变】亦作烈(12)。 【望】荥阳(17,60,418)。 【布】台湾(64,68,261)、广州、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人】列和,晋时人,善吹笙,协律郎(21)。列文邦,明时固始人,宣德中山西长乐县丞(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丰顺,贵州之三都,云南之马关,浙江之嵊县,江西之奉新,湖北之武昌、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苗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亦作 ‘烈’。神农之世有烈山氏焉,子孙为烈氏。”《姓氏考略》 注引 《风俗通》称: “古帝列山氏之后。”此当系出姜姓。②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出列宗氏,楚公族。” 则此当系出芈姓。望出荥阳。战国时郑有列御寇; 晋代有列和,善吹笙,为协律郎; 明代有列文邦,长乐县丞。

猜你喜欢

  • 遇爾

    读音:Yù’ěr【综】 彝族姓。属曲涅家支(375)。

  • 读音:Yè【源】 古有谒者,以官为姓,见《风俗通》(1,7,12,60)。谒,始置于春秋时之官,专为国君掌管传递之事(84)。【望】汝南(17,418)。【布】浙江上虞(279)、台湾花莲(68,26

  • 读音:Chéng【音】又音Dèng(77)。 【源】陕西澄城县即汉置徵县,澄与徵宜同姓,是以地为氏(60,62)。 【布】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人】澄子,

  • 读音:Bǎi【源】①源同柏。然今柏、栢已分为两姓。见《中华姓府》(63)。②满族姓(344)。 【布】江苏武进(314)、湖南攸县(283)、河北隆化(344)、台湾苗栗、花莲、台北、南投(68,26

  • 土默特

    读音:Tǔmò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土默特系部名,为达延汗所建蒙古六万户之一。明初为泰宁卫地,后为蒙古所居,号土默特,清初分左右翼二旗,左翼旗在辽宁阜新,扎萨克多罗亲王驻哈特哈山,右翼旗在辽宁朝阳

  • 读音:Jǐng【综】 源出不祥。见《新编千家姓》(73)、《中日姓氏汇编》(401)。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承桑

    读音:chéng sāng【源】 炎帝神农氏娶承桑女为妃(17,60)。【变】 亦作〔桑水〕、奔水(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帝王世纪》云:“神农取承桑氏。”疑承桑

  • 額爾格特恩

    读音:Éěrgétèēn【源】 清蒙古八旗姓(23)。【变】 一作〔额尔特肯〕(61,72)。【人】 额尔格特恩巴图吉尔嘎勒,一作额尔特肯巴图济尔噶尔,本额鲁特杜尔伯特部宰桑,清初降,隶蒙古

  • 愛新覺羅

    读音:Àixīnjuéluó【源】 清时皇室姓,发祥于东北长白山之东鄂多理城,族名满洲(23)。【变】 ①清末以后,居于北京等地改姓金、罗等;居于辽宁新宾等地改姓肇、罗、依等;居于辽宁辽阳等

  • 读音:hóng周文王四友闳夭之后,以名为氏。(见《风俗通》)闳氏,周文王四友闳夭之后。汉有广陵相閎孺。(见《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