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魏了翁周易集义残本

魏了翁周易集义残本

五十五卷。宋魏了翁撰。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卬州(今南洋一带)人,官至佥枢院事。其事见于《宋史》本传(详见《周易要义》条)。明万历间张萱重轩《中兴馆阁书目》收有《周易要义》,不言《周易集义》,独《宋书·艺文志》有《周易集义》而无《周易要义》。朱竹坨《彝尊经义考》称误以《要义》为《集义》。莫友芝《郘亭知见书目》云:《集义》今佚,不传久也。原书六十四卷,今缺卷二、三、四、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及卷一第1-33页,约存五十五卷。其中第十一至十七卷系旧抄配本。字体纸色与原本同。其它均为魏子翁仲子克愚知徽州时所刻,如宋讳“恒、贞、徵、慎、敦”诸字,故均缺末笔。今存宋淳璠刻本。

猜你喜欢

  • 白雨斋词话

    八卷。清陈延焯(1853-1892)撰。陈廷焯,原名世焜,字亦峰,江苏丹徒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陈廷焯年少为诗,独宗杜甫。三十岁始从其乡人庄棫学词,初习浙派,后改从常州派。但他又不拘泥于常州

  •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

    二卷。元景星(生卒年不详)撰。景星号讷庵,字德辉,以儒士保为杭州儒学训导,浙江余姚人。景星撰《四书集说启蒙》,门人蒋骥先刊其《大学》,钱时续刊其《中庸》,《论语》不存,《孟子》则残。景星自序中仍称《四

  • 鹤山县志

    十二卷。清刘继纂修。刘继,江西乐平人,举人,乾隆十五年(1750)知县。建县之始,县令黄大鹏纂修志略。刘继莅任,奉直省编志之旨,凡通都会邑,都采辑成书,遂与诸多人士谋修葺县志,复考新会、开平旧志,以黄

  • 一捧雪传奇

    二卷。清李玉(1591?-1671?)撰。李玉,字玄玉,别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他因出身低微,颇受压抑,入清后更无意仕进,毕生致力于戏曲创作和研究。著有戏曲几十种,以《一

  • 通鉴评语

    五卷,清申涵煜撰。申涵煜,字观仲,永年(今河北省永年县)人,康熙时举人,工诗善书,能画兰竹、有《敏庵·江杭诸集》。《通鉴评语》一书简明易通,大致平心论事,无过激失当之谈。对君臣关系,用人政策等都有详明

  • 童蒙习句

    一卷。明赵撝谦(1351-1395)撰。撝谦原名古则,后更名谦,其生平著述见《六书本义》。此书的体例是,每列一字,必载篆隶真草四体。然小篆和真书各有定格,而隶书与草书变体很多,不能赅备,只能略见一斑。

  • 读周易记

    六卷。清范泰衡撰。范泰衡字伯崇,四川隆昌人,曾官万县训导。此书以宋人易说为宗,尤其是程朱易说。同时又博采汉晋唐宋元明诸儒之论,对其错误之论加以辨正。书中于每卦之下不作章解句释,只说明大义。在明清两代尊

  • 唐写卷子本说文解字残卷

    此残卷有九十四行,每行两篆。每篆分为三栏:上栏篆文,中栏音切,下栏说解。皆为木部,“祖”字起,“楬”字止,共一百八十八字。然首行两篆仅存“木”旁,十五行上下两篆全损,九十二、九十四两行古文“柙”字和篆

  • 满汉字内务府事宜便览

    一卷。是书为《总营内务府堂现行则例》刊行后,将随办案件中堪为例章的抄录成帙,以备查阅和续纂则例时参用。书共一百四十条,条分满汉,其中有皇太后、皇上、皇后、妃主由园入宫停住大班堂谕,紫禁城冬令小心火烛堂

  • 梦观集

    ① 六卷。元释大圭撰。大圭字恒白,姓廖氏。晋江(今属福建)人。至此间,居泉州紫云寺。其集本二十四卷:梦法一卷,梦揭一卷,梦事一卷,诗六卷,文十五卷。后世以其梦法、梦偈、梦事皆宗门语录,杂文亦多青词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