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法直图

韵法直图

一卷。作者不详。明梅膺祚作《字汇》时,取《韵法直图》和《韵法横图》附于书后,这两种韵图影响很大,仿效两图体例的作品很多。《韵法直图》梅氏序云:“韵学自沈约始,而释神珙继以等韵,列为三十六母,分为平仄四声,亦既摅性灵之奥而泄造化之玄矣。顾通摄门繁,而肤浅莫测,予苦之。壬子(1612年)春,从新安得是图,乃知反切之学,人人可能者。图有经有纬,经以切韵,纬以调声,一切一调,彼而合凑,盖有增之不得,减之不得,倒置之不得,出自天然,无容思索,稍一停思,竟无声续矣。图各三十二音,上下直贯,因曰《韵法直图》。”这部韵图从根本上改变了宋元以来两呼四等的观念,以及按呼等列图的制作体例。随着语音变化,明袁子让《字学元元》、叶秉敬《字孪》等已表现出合四等为二等,分两呼为四呼的倾向。《韵法直图》则首次给呼类以确切名称,使旧等韵的两呼四等说彻底结束,新等韵的四呼说渐加明确,这是近古语音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分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外,还有混呼、闭口呼、齐口呼、咬齿咬、舌向上呼、齐齿卷舌呼、齐齿卷舌而闭等。它的分法,或指韵头,或指韵尾,或指唇的形状,或指舌头直卷状态,显然不够科学严密,但它首先提出的开齐合撮为后代所保留,贡献颇大。它不受传统韵书束缚,基本以实际语音为根据分四十四韵系,列四十四图,每图的字呼类相同。其中有入声韵二十三部,配于阳声各韵系。声母沿用三十六字母,但“知彻澄娘”合于“照穿床泥”,实为三十二类。声调仍为平上去入四类。此书列图格式是:一图之内纵列三十二声母,横列平上去入四声,纵横交会处列所切之字,如“公”韵喉音(指见母)平上去入列“公贡穀”四字。韵目下注明五音(宫商等),一韵之后注明属于何呼。这部韵图所表现的基本是中原地区的读书音,本书的创新,对后代韵图颇有影响。本书亦有缺点,吴烺《五声反切正韵》云:“旧传《韵法直图》,颇便诵习,扫除字母,大有廓清之功。特其中阴、阳平相混,且多脱音,而上去入不免重复,其切脚二字,往往不准。”

猜你喜欢

  • 续修乡宁县志

    十五卷。清冯安澜修,崔钟淦纂。冯安澜,浙江山阴人。光绪初年任乡宁知县。该志始修于安澜,稿初具,安澜去职,李义铭继任知县,遂重新删补,光绪七年(1881)告成。《续修乡宁县志》光绪七年刻本。该志全盘承袭

  • 吴三桂纪略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记吴三桂事,自其为明偏裨立功边塞起,至随清军大败李自成起义军止。记述颇详。现有《楚之梼机》本。

  • 阙里广志

    二十卷。清宋际、庆长合撰。宋际字峨修,庆长字简臣,均为松江(今属上海)人。明陈镐撰《阙里志》后,后人屡有修辑,但皆芜杂不足观。康熙二十年(1681),宋际任孔庙司乐,庆长为典祭,二人搜求典故,补以修订

  • 词韵谐声表

    四卷,陈任中撰。其书分词韵十九部:一东董、二江讲、三支纸、四鱼语、五佳蟹、六真轸、七寒阮、八萧筱、九歌哿、十麻马、十一庚梗、十二尤有、十三侵寝、十四覃感、十五屋沃、十六觉药、十七质陌锡职辑、十八物月曷

  • 肘后救卒方

    见《肘后备急方》。

  • 四十二章经

    一卷。迦叶摩腾、竺法兰译。《四十二章经》是汉地最早译出的一部汉译佛经。因全经共有四十二篇短小经文,故题名为《四十二章经》。其各章内容大体如下:一、说出家沙门行道得果和四果的意义;二、说沙门道法应少欲知

  • 滕王阁集

    十三卷。含《滕王阁续集》。清蔡士英(生卒年不详)编。蔡士英字伯彦,号魁吾,奉天(今沈阳市)人,降清,划为汉军正白旗。顺治间为江西巡抚。奏免瑞、袁二府浮粮,升漕运总督。卒谥襄敏。有《抚江集》、《督漕奏议

  • 古今印史

    一卷。明徐官撰。徐官字元懋,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徐官是魏校的门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魏校曾作《六书精蕴》,以篆改隶,又以古篆改小篆,穿凿附会。徐官承其师之衣钵,谬为高论,在摹印一事上,动辄引“六书

  • 钟鼎篆韵

    七卷。元杨銁(生平不详)撰。杨銁字信文,临江(今江西清江)人。是书系夏商周彝器文字之汇编,依《唐韵》编辑而成。共采金石器物三百零八件,凡四千一百六十五字,计上平九百五十七字,下平六百八十二字,上声一千

  • 罍庵杂述

    二卷。明朱朝瑛(生卒年不详)撰。朱朝瑛字美之,号康流,海宁(今属浙江)人。崇祯进士,知旌德县。入清,隐居不仕。从黄道周游,为学折衷诸家之说。著有《读易略记》、《读尚书略记》、《读春秋略记》、《读周礼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