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法横图

韵法横图

一卷。明末李世泽撰。李氏字嘉绍,上元(今南京市江宁县)人。如真先生(李登)之子。是书初名《切韵射标》,梅膺祚取之与《韵法直图》相配,改称《韵法横图》,附刻于《字汇》后。梅氏序云:“是为李嘉绍氏所作者也,曷为而有是作也?等韵自音和门而下,其法繁,其旨秘,人每惮其难而弃之。曰:吾取青紫,奚藉是哉!故世有穷经皓首之儒,而反切莫知,敝相仍也。嘉绍氏以四例该等韵之十三门。褫其繁以就于简,阐其秘以趋于明,令人易知易能,不有功于后学哉!……余先是得《韵法直图》,其字从上而下也;是图横列,则以‘横’名,一直一横,互相吻合,犹《易·卦》然,先天后天,其图不同而理同也。韵法二图,盖仿诸此。”此书正图横列三十六字母,但端组与知组、帮组与非组,精组与照组俱相并,实为二十三行,与《四声等子》相同。纵列韵部,并分别注明各韵的呼类。纵横交会处列所切之字。平上去入四个调类分别列图,平、上、去分别各列二图,入声列一图。平上去韵多,一图排不下,所以各列二图,如平一终于“皆”韵,平二始于“瓜”韵。分列二图并不是平上去各分两个调类。本书分四十二个韵系,包括入声韵十六部。每韵皆注明呼类,呼的名称较《韵法直图》少“咬齿呼”、“舌向上呼”,其余相同。在分韵列字上,《横图》与《直图》略有不同,如“崩烹”等字。《直图》列于觥韵,是读为〔uη〕,而《横图》列在庚韵,则是读为〔η〕。在声母方面,此图还保存全浊声母,但从李氏于图后注“词,思浊”、“详,襄浊”等语看来,表明实际语音中全浊音已消失,所以才特别加以强调。声调分平上去入,平声不分阴阳。此书李氏所以称为《切韵射标》,是由于他所创立的求切音之法名“标射切韵法”。关于此法,李氏在谱后曾加以说明,他说:“右谱为切韵(案指拼切字音)而作也,名曰‘标射切韵法’。盖射者先立标的,然后可指而射焉。谱内最上一列三十六字,皆标也。今以两字切一字,上字作标,下字作箭,如‘德红切’,先审‘德’字在入声内与‘革’字同韵,便在‘革’字横列内寻看顶上是‘端’字,即定‘端’为标矣。次审‘红’字在平声内与‘公’字同韵,便在‘公’字横列内看端标下,乃是‘东’字是也。”这是李氏所列“正法”,实即音和切法。他又恐“箭到遇空,即不空而于意未安”,于是又立“隔标”、“隔列”、“浊声”等三活法,试图解决类隔切问题。“三活法”说明李氏分韵列字与实际语音有矛盾,所以要到不同声类、不同韵类、不同调类里去寻求字音。赵荫棠《等韵源流》斥李氏“骑古今南北之墙”,所以才“弄出三活法的怪状”,认为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是书除附刻于《字汇》后之外,尚有《青照堂丛书》本(名《切韵射标》)。

猜你喜欢

  • 称谓考辨

    一卷。清周象明撰。周象明(1634-1691)字韦庵,号悬著,太仓(今属江苏)人。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不仕,授徒以终。尚著《七经同异考》、《性理发微》、《事迹考辨》。是编辑录称谓之辞,一一考证

  • 治禾纪略

    五卷。清卢崇兴撰。卢崇兴。字斗瞻,广宁(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年(1663),卢崇兴任嘉兴知府,不久迁台州巡道。于是辑录其在郡时移文、条约、谳语,及嘉兴百姓挽留状牒,编为此书。嘉兴古称禾兴,

  • 春秋集传释义大成

    十二卷。俞皋(生卒不详)撰。俞皋字心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元代经学家。俞皋同乡赵良金为宋宗室,进士及弟后为广德军教授,宋亡不仕,以《春秋》教授乡罢。俞皋即从师于赵氏。此书一守良金之说,于经文之下,备

  • 桂郁岩洞记

    一卷。清贾敦临撰。贾敦临,字吉甫,又字恒石,浙江平湖人。《桂郁岩洞记》云南丛书本,共一卷。兹篇名曰《桂郁岩洞记》者,盖桂谓桂林府,郁谓郁林州也。然兹篇虽标名桂郁,而兴安之海阳山石乳洞、灵川之灵崖山华严

  • 诸病源候总论

    见《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 蛇谱

    一卷。清陈鼎(详见《东林列传》)撰。是书是一部专记奇异之蛇的著作。全书共有六十三则,所记之蛇,大多都产于蛮荒之地,书中也多怪异之谈,不足为信。其中五十三则以后,全部抄录《山海经》之文以为己说,虽不足取

  • 郊外农谈

    三卷。明张铁(生卒年不详)撰。张铁,字子威,慈溪(今属浙江省)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针对当时文必复古的风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文章不在高古,作诗亦要平易”,提倡朴素文学,反对浮夸。其它议

  • 莲龛集

    十六卷。清李来泰(?-1684)撰。李来泰,字仲章,号石台,临川(今属江西)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工部主事。提督江南学政,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试,列二等第一,授翰林院侍讲,

  • 有诚堂诗词

    四卷。清方彦珍撰。方彦珍,生卒年不详,字静云,号岫君,江苏仪征人,甘泉程立慕之妻。清代词人。著有《有诚堂诗词》四卷,《正始集》中收有她的《缄吟稿》一卷作品。此书有道光四年(1824)刊本。

  • 河图洛书同异考

    一卷。清冉觐祖撰。觐祖字永光,号蟫庵,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人,康熙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冉氏之学以朱子为宗,其对河图洛书的论述,均本于《易启蒙》。作者认为河图主互,洛书主对,河图下右之一与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