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雅述

雅述

二卷。明王廷相(1474-1544)撰。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弘治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王廷相博学好议论,对哲学、自然科学较有研究。平生有关哲学著作颇丰,代表作有《雅述》、《慎言》、《答天问》等。《雅述》书中批判了宋以来的理学思想,谓“宋儒才情有限,沾带泥苴,使人不得清澄宣朗,以睹孔门之景”,因此作者“于读书之暇,时置一论,求合道真,积久成卷,分为上下二篇,名之曰雅述”,作者并自谓其述中正经常,足以治世。在宇宙观上,王廷相认为元气是物质世界的根源,“天地之间,元气而已矣。”提出“元气之上无物,无道,无理”的命题,反对老庄“道生天地”和宋儒“天地之先只有此理”的唯心主义观点。在认识论上,认为人虽有认识能力,但必须依靠感官与外界接触,“物理不见不闻,虽圣哲亦不能索而知之。”强调“思与见闻之会。”批驳了宋儒的“德性之知”和王守仁的“良知”说。在人性论上,指出人性必须以形气为基础,即“人具形气而后性出焉”,反对先天人性论。推崇吕才的无神论著作《阴阳书序》,批判邵雍的《先天图说》。此书为研究王廷相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有明嘉靖《王浚川所著书》刻本,1959年7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侯外庐等编《王廷相哲学选集》本,1965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王廷相哲学选集》本等。另有《雅述》一卷本,收入闵景贤辑《快书》(明天启六年(1626)刊本)中。

猜你喜欢

  • 读《周礼》日记

    不分卷。清于鬯(1854-1910)撰。于氏字醴尊,号香草,松江府南汇县(今属上海)人,廪生。此书为于氏《学古堂日记》之一种。此书共十七条,其中《天官》十一条,《地官》四条,《春官》二条。字数不到一万

  • 辅国公恒鲁先世功绩册封纪略

    满汉各一卷。撰者不详。考其世系,起自贝勒斐扬武,至雍正七年(1729年)降袭辅国公恒鲁止。该书所述福喇塔及其先世功绩,最称详赡,可与乾隆《四库全书》所收《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互相参看。现存写本。

  • 楚辞详解

    五卷。清奚禄诒(生卒年不详)撰。奚禄诒,字苏岭,一字克生,黄冈(今湖北黄冈)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累官常州府同知,有清名,博览群书,为文力摹西汉。曾修《黄州府志》。著有《知青堂集》、《楚辞详

  • 新曲六种

    十二卷。清夏纶(1680-1753)撰。夏纶字言丝,又字惺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诸生。本书又名《惺斋六种》,所收六种传奇皆三十二出。其一是褒忠传奇曰《无瑕璧》,取材于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写铁铉

  • 吴山鷇音

    八卷。清林云铭(约1673前后在世)撰。林云铭,字西仲,侯官(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任徽州通判。耿精忠之乱,云铭方家居,被囚十八日,清兵破关,始得释,又尝寓居杭州。著有

  • 易准

    四卷。清曹庭栋撰。曹庭栋字六吉,嘉善人。此书为图学而作。一卷河图,二卷洛书,三卷大衍图,四卷蓍法。其于河图改中宫十点之旧,于洛书信凤来道士之传。将洛书大衍之说与易沟通起来,更将挂扐揲之法与蓍分开,又都

  • 敦煌写本真草千字文

    一卷。梁周兴嗣(?-521)撰。兴嗣字思纂,河南项(今项城)人。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改官给事中。帝每令为文,如《铜表铭》、《檄魏文》等,辄称善。著有《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住职仪》等。据唐李

  • 易序图说

    二卷。明秦镛撰。秦镛字大音,江苏无锡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历官清江知县,河南通御史。此书以《序卦》言义理而不及象数,因合先天、后天而求之。上经分五节,象阳。下经分四节,象阴。合上下为九以象乾之

  • 针灸素难要旨

    见《针灸节要》。

  • 忠肃集

    二十卷。宋刘挚(1030-1098)撰。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今河北东光县)人。嘉祐四年(1059)进士。任冀州南宫令,有政绩,与李冲、黄莘并称“河朔三令”。王安石提拔他为监察御史里行,但他不附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