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阳谷县志

阳谷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王天壁纂修。王天壁字文,安徽桐城人,举人出身,康熙十二年(1673)任阳谷知县。考阳谷旧志,创修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知县刘素,书成于数月之间,难免陋略。再修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知县范宗文,较旧志加详。三修于崇祯四年(1631)李文林,基本沿袭旧志,增者仅数行。康熙十二年,王天壁奉旨修志,取旧志增订,遂成新志。《阳谷县志》康熙十二年刻本。全书八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建置、疆域、分野、形势、城池、山川、桥梁、风俗、都社、户口、土田、物产,卷二庙祠、公署、职官,卷三名宦、学校、人物、封荫,卷四孝义、贞烈、隐逸、武备、古迹、古墓、坊牌、寺观、灾异,卷五至卷七艺文,卷八题咏。卷首有序、凡例、图四幅。此志与旧志无大差异,几乎全部承袭旧志。此外,有目无纲,不合志体。②清王时来修,杭云龙纂。王时来字逊修,湖广钟陵人,拔贡出身,康熙四十九年(1710)任阳谷县知县。杭云龙,县教谕。王时来莅任后,见邑志自前令王天壁修后,至当时已四十余年未修了。其间景物兴废之殊,风俗今昔之异,户口盈虚不一,名宦乡贤、孝义贞烈之踵后,欲谋修辑之。正值兖州郡守金一凤拟纂修郡志,下令州邑,各修新志。王时来乃集绅士,取旧志为蓝本,设局开馆,聘杭云龙总其事,稿成,时来亲加校定,历时一月而志成。《阳谷县志》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此志完全承袭旧志,无大损益,为敷衍之作。其尚有民国九年(1920)和二十二年(1933)石印本。

猜你喜欢

  • 持静斋藏书纪要

    二卷。清莫友芝编。同治六年(1867),莫氏由浙经苏,受丁日昌邀请,将其主要藏书撰写提要,分类编辑整理。卷上收宋元明刊本,附载近刊佚书;卷下收抄本,各按“四库”顺序排列。简者仅略记版本;“四库”未收之

  • 沧海遗珠

    四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卷首有明朝大臣杨士奇(1365-1444)序,称此书系都督沐公所选,又称其字曰景容,是黔宁王之仲子,佐兄黔国公为朝廷镇抚西南一方。据《明史》载,黔宁王沐英之子晟为黔国公,镇云南;

  • 太玄本旨

    九卷。明叶子奇(生卒年不详)撰。叶子奇,字世杰,号静斋,又号草木子,龙泉(今属浙江省)人,曾任八陵主簿,因讼事株连入狱,在狱中,他用瓦磨墨著书。叶子奇反对佛、道,认为佛家所以沦为空寂,是因为舍物而言性

  • 广韵

    五卷。宋陈彭年、丘雍等人修撰。是书全称《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广韵”云者,依陆氏《切韵》而广之之谓。《广韵》的修订年代,论者或以为第一次修订于景德四年(1007年),第二次修订于大中祥符元年

  • 要览

    一卷。又称《陆氏要览》。类书。晋陆机(261-303)撰。机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少时为吴牙门将。吴亡,家居勤学。太康末,与弟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及

  • 公子牟子

    一卷。原题周魏公子牟(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魏公子牟,又称中山公子牟,战国时魏国人。据《列子·仲尼》记载:“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而悦。”晋代张湛为此作注说:“公子牟,

  • 议史摘要

    四卷。其文是吕祖谦(1137-1181)《左氏博议》之增订注释。吕祖谦字伯恭,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祖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隆兴时进士,后又中博学鸿词。历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丁松生年谱

    四卷。清丁中立编撰。中立字修甫,清末浙江钱塘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该谱述其父丁丙生平事迹。丁丙字松生,古文献学家,藏书家,一生以藏书为乐,著有《八千卷楼书目》与《善本书室藏书志》。该谱撰写方

  • 汝帖

    十二卷。宋王寀(生卒年不详)辑。王案,字辅道,敷阳(今江西德安)人。此帖成于宋大观三年(1110),卷前有《目录》一卷,卷后有作者自跋。其正文共十二卷,第一卷收夏、商、周三代金石文字;第二卷为秦、汉以

  • 启札渊海

    二卷。不著撰者姓名。开始为四六体式,其次为四六名对,再次为四六警对,再为全篇式,再为时令类。还有起居、神祐、申诉、台照、候问、颂德、叙官、自叙诸式。也是一本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