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阎古古全集

阎古古全集

六卷。明阎尔梅(1603-1662)撰。阎尔梅,字用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江苏沛县人。崇祯三年(1630)举人。弘光时,清军南下,曾劝史可法进军山东以图恢复。其后又因参与抗清活动,为清军所执,不屈。脱走后,流亡各地,晚年始归家乡。其诗多感怀旧事,格调苍凉。著有《白耷山人集》。曾遍游天下名山水,游屐所至,以名其集,如《南直隶集》、《北直隶集》、《山东集》、《河南集》等。各体诗皆以地别。乾隆时列为禁书,遂无传本。光绪时,临川桂中行守徐,以白耷山人及万年少之《隰西草堂》,合刻为《二遗民集》,存诗比此本只十之一二,盖无从得全稿。山人文乃后人缀拾而成,非其手定,存者尤少。民国初年,泗阳张相文蔚西,得山人自刻诗,重辑年谱,并遗文,为之印行,共六卷。其卷二至卷五为诗集,卷首则年谱序跋,末卷文集。于是山人之诗,得窥全貌。惟文仅取之二遗民策,不能多有增益。山阳鲁一同通甫,于道光时编山人年谱,以未见其全诗,不无简略。蔚西之谱加详,于万年少事迹,亦附列其中。阎万世所并称,二人遭际及品格,略相似。尔梅是富于才情的爱国诗人。其诗题材广阔,有些反映了农民在乱世中的悲惨处境,有些揭露了清军残杀百姓的血腥暴行,有些记录了个人的坎坷经历,还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无论那一种题材,都寄托了他强烈的民族感情,表达了他执着的爱国信念。风格粗犷豪放,气势逼人。诸体之中,最工律绝。尤其是七律,格律谨严,声调沉雄,颇为当时所重。诗中善造奇习,如咏塞外风光:“地高天近星辰大,春少秋多草木穷。”(《东城怀古》)写潮水声势:“月转中宵成白昼,水吞平地作青天。”(《观潮》)述汉武帝生平;“能通灞上风云气,不讳山东酒色名。谩骂原分何等客,腐儒从古使人轻。”(《歌风台》)无不精警痛快。有泗阳张氏本。

猜你喜欢

  • 青郊诗存

    六卷。梁焕奎(生卒年未详)撰。生平详见《青郊六十自定稿》(辞目)。焕奎性耽吟咏,篇什颇多。民国元年(1912),其弟焕均因裒辑删汰,益以入民国后所为诗,别为《六十定稿》。彼篇分体,而此本则系编年。两本

  • 古方考

    见《脉药联珠古方考》。

  • 读易镜

    六卷。明沈尔嘉撰。尔嘉字公亨,江苏常熟人。此书全按今本次序,每一卦为一节,经文列在前面,讲义列在后面。讲义高经义一格,全是缮写时文的方式,其说均随文敷衍,别无发挥,经文旁加圈点,讲义上缀评语,也是全用

  • 古律吕考

    一卷。清吕调阳撰。调阳字竹庐,四川彭县人,同治年间举人。吕氏治学于经史、六书、地理,生平著述颇丰,合为《观象庐丛书》,此书即为其中一篇。此书旨在阐明古律吕度数,大抵辩驳九九为宫、三分损益之非古。首列十

  • 孙威敏征南录

    一卷。宋滕元发(1020-1090)撰。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后以字为名,字达道,东阳(今属浙江)人。举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谥章敏。多次出任州郡,号称名帅。《孙威敏征南录》记载宋皇祐四年(1052)

  • 象台首末

    五卷。南宋胡知柔撰。记述其父梦昱被贬黜及平反始末。胡梦昱字季昭,号竹林愚隐,吉水(今属江西)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官居大理评事。以论济王事忤旨,贬死象州(今属广西)。理宗即位后平反,追赠员外郎

  • 聊斋志异

    十二卷(或为十六卷、二十四卷)。清蒲松龄(1640-1715)撰。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初文学家。早年热衷功名,十九岁应童子试,得县、府、道三第一,深为当时著

  • 秉忠定议集

    二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嘉靖十年(1531),都御史宋沧巡抚四川,平真州周天星之乱。当时同官于蜀者作为《凯歌》、《露布》等篇,汇成一书,以记其事。书名取明世宗所赐玺书有秉忠定议,条奏肤功语。是书有四库本

  • 思补斋自订年谱

    一卷。清徐广缙(1797-1870)自撰。广缙字仲升,河南鹿邑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进士,历任编修、御史、陕西榆林府知府、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等官。因武昌被太平军攻克,被革职。此谱自记至同治七年

  • 安定言行录

    二卷。清丁宝书撰。宝书,晚清浙江潮州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记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胡瑗言行。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县)人。世居陕西路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丁氏曾于咸丰年间采摭宋人著述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