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卷。汉郑玄注。清王谟(约1748-1820)编辑。王谟字仁圃,号汝上老人,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毕生从事于古籍辑佚工作。《孝经郑注》首有序录,所辑凡《经典释文》
十五卷。金韩孝彦(生卒年不详)撰,其子韩道昭(生卒年不详)修订。韩氏父子为真定松水(今河北正定)人,孝彦字允中,道昭字伯晖。他们还把此书所收的字改为按韵编排,成《五音集韵》一书。二者相并而行,与《集韵
三十四卷。清方浚颐(1815-1889)撰。方浚颐字子箴,号梦园。定远人。道光年间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官四川按察使,两淮盐运使,广东布政使。著有《二知轩文存》。此集三十四卷,卷一至卷二有论六十二篇,卷
二十一卷。潘士遴撰。其生卒年不详。士遴字叔献,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明代学者。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大理寺寺副。《尚书苇籥》全书立意,欲囊括汉、宋诸儒旧说,而折衷以己意。其自视过高而才力不
一卷。旧题汤如望纂。汤如望亦名汤若望。明天启入中国时,初名汤如望,入清后改名汤若望。然天文乃科学中最古之学,先惟恃算之法;远镜发明以后,可以眼力测之。则此远镜关系天文学者至巨。是编前有天启六年若望自序
十一卷附一卷。清陈景云撰。陈景云字少章,江苏吴江县诸生。《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正史类《三国志辨误》条下考证作者为何人时,对陈氏有简要介绍,可参阅。陈氏博览群书,尤精于史学,撰有十种书,而《文道十书四种》
欧几里得撰。①六卷,明利玛窦(1552-1610)、徐光启(1562-1633)译。②十五卷,清伟烈亚力(1815-1887)、李善兰(1811-1882)译。①利玛窦,字西泰,意大利耶稣会教士,15
一卷。清陶鸿庆撰。是书为读诸子札记之第十四种,此书以史汉补校的。《审微》篇“夫事有逐奸,势有召祸”,鸿厌谓“逐”为“起”字之误。《容经篇》,“在小不实,在大不窕,”庆谓“实”为“塞”字之误。其说甚精。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吕璋修,胡思藻等纂。吕璋,字藩青,山东文登人,举人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余干知县。同年吕璋奉檄续修县志,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成书刻印。此志内容极为简略,人物遗漏尤多
十二卷,首一卷,清杨延烈修,郁方董等纂。杨延烈,字子扬,山东章邱人,进士,官房县知县。郁方董,字小晋,江苏嘉定人,主簿衔。县志,明弘治时教谕陶釜修《房县志》六卷,嘉靖时主簿严光修《房县志》,俱无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