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宋袁絅撰,袁颐续。二人因史无记载,生卒年、仕履生平俱不详。书中所记皆汴京故事,如艮庙、京城、河渠、宫阙、户口之类杂事,多可于史传参证,论是非亦皆平允。《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原无撰人名氏
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张允高修,钱淦、袁希涛纂。张允高,字藻翔,直隶丰润人,附生,清宣统四年(1812)知宝山县事。钱淦,字印藉,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三十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一百六十卷。隋末唐初虞世南(558-638)撰。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在隋为秘书郎,文章婉缛,与其兄虞世基皆有名,时人以比“二陆”(陆机、陆云)。入唐,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太宗
七卷。王如珪主修,陈世倕、钱元昌纂。王如珪曾为知县。《海盐县图经》,由胡震亨作于明天启朝,清康熙年间,彭孙贻、杨鼎继修纂,未付刊。乾隆初年,王如珪莅任后,阅县志时,见邑志自明天启四年修后,距此时已一百
一卷。明张紞(?-1403)撰。张统,字昭季,富平(属陕西)人,生年不详。洪武中举明经,建文时为吏部尚书。著有《云南机务钞黄》、《冢宰文集》。是集为明嘉靖中富平训导王道所辑。王道在序中称,“烽火之余,
一卷。唐代玄奘(600-664)撰。玄奘,俗姓陈,本名曰祎,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他父亲陈惠,却潜心儒学已不再为官了。少时因家境困难,跟他二兄长捷法师住洛阳
一百一十卷。清顾嗣立(1665-1722)编辑。顾嗣立,字侠君,江苏长洲人。康熙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博学工诗。曾入召纂修宋、金、元、明四代诗选及《皇舆全览》等书。著有《闾邱先生自订年谱》、《昌黎先生
十三卷。明郑若曾(1503-1570)撰。若曾字伯鲁,号开阳,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初贡生,曾师大儒王守仁,与归有光、唐顺之等交谊密切。入胡宗宪幕,协同平定浙江倭寇,有功于当世。是编与《江南经略》(
十四卷。清景肇修撰。肇修字纪苑,河南通许(今河南通许)人。是书一唯朱子集注为宗主,而于诸家郛廓见解为之扫去。首有肇修自序,云此乃景氏之一家言。洞彻诸家郛廓,见解一唯集注为宗主,而旁参《或问》、《语类》
二卷。清王士瑗撰。士瑗字诣蘧,别号蜗庐主人,山东潍县人。是书与华纲《字类标韵》相近,亦取《佩文韵府》之字,依《康熙字典》部分、各注明诗韵韵部。卷首有乾隆癸未(1763年)渤海李振琚序。次为凡例四则,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