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邵武徐氏丛书

邵武徐氏丛书

二十二种,一百四十八卷。清徐干编。徐干字小勿,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生卒年不详。丛书所收著作都是古代学者所作。共分两集,初集十四种,八十四卷,多为经史要籍。如丁晏重编《郑氏诗谱考正》一卷,郑氏原书次序混乱,后欧阳修曾加以增补、考订,但仍不完备。丁晏取二家之书加以补辑始完备。其他如陈厚耀《春秋世族谱》一卷、邵廷采《东南纪事》十二卷、《西南纪事》十二卷,都是重要的历史著作。二集八种,六十四卷,多为集部著作,如唐罗隐《谗书》五卷、清徐釚《本事诗》十二卷等,内容较前集稍逊。有清光绪十年(1884)邵氏校刻本。

猜你喜欢

  • 春秋传

    十五卷。刘敞(详见《春秋权衡》)撰。此书皆节录三传事迹,断以己意,以释《春秋》。其褒贬义例多采《公羊》、《穀梁》之说,《四库提要》批评其“不免于膠固”。此书所用经文杂采三传,不主一家,又以经传连书,不

  • 松潘记略

    一卷,清何远庆纂修。何远庆,曾任直隶松潘厅厅丞。何远庆任厅丞后,留心采访。于番部之数目,距城之远近,关汛之险易,幅员之广狭,以及民风、夷情、物产、水源诸事,或耳闻,或身历,笔之成书。名为《松潘厅记略》

  • 纂修即墨县志

    二卷。佚名纂。康熙十一年(1672),朝庭命各省普修邑志,即墨知县乃奉命修志,遂成新志。《纂修即墨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剜改明刻本。此志板刻质量极差,残缺漫灭,几不可读。其体例大部分承袭旧志而作

  • 静香阁诗存

    一卷。清黎春熙(公元1869年前后在世)撰。黎春熙字文绮,广东顺德人,黎北棠之女,副贡龙泽鋆之妻。此书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本。被收入《螺树山房丛书》之中,有龙裕光所作跋语,曰:此稿仅得古近体诗

  • 潘刻五种

    五种,十五卷。潘祖荫(详见《滂喜斋丛书》)编。此丛书刻印了其先人潘世恩撰写的《思补堂笔记》,《思补堂笔记》分为荣遇、述德、循陔、思源、掌故、文衡、管间、易名等八项,分列八卷,记载所见所闻,详实可信。其

  • 东浦词

    一卷。宋韩玉撰。当时有两个韩玉。一为元刘祁《归潜志》所载,其人字温甫,燕地人,擢第入翰林,为应奉文字,后为凤翔府判官,大安间为陕西帅府檄授都统,终于金;一为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所载,其人曾与司马文季

  • 夏时考训蒙

    一卷。清郑晓如(生卒年不详)撰。郑晓如,曲阜(今山东曲阜)人。书首有自识,称《夏小正》为孔子于杞所得夏时,传诸门人。吕不韦,秦臣;且周建子,秦建亥,《月令》舍周秦而言夏时之义,何以能悬之国门不易一字,

  •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七十卷,卷首五卷。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奉高宗敕令撰修。乾隆五十一年末,台湾彰化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林爽文起义,这也是天地会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给了清朝统治阶级以极大的震动。本书的

  • 琅函小品

    十种,二十九卷。不著编者名氏。该书所辑均为唐宋以后子部之书,共分四帙,第一帙收唐成伯瑜《毛诗指说》一卷、宋赵升《朝野类要》五卷;第二帙收宋刘昌诗《芦浦笔记》十卷、宋周羽仲《二楚新录》三卷;第三帙收宋佚

  • 圣求词

    一卷。宋吕滨老撰。吕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作吕渭老;据嘉定五年(1212)赵师序,亦作滨老。二字形似,取义亦同,未详孰确。吕滨老在北宋末颇以诗名,赵师提及的《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