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转注古义考

转注古义考

一卷。清曹仁虎(1731-1787)撰。仁虎字来应,号习庵,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广东学政。工诗文,精小学、考据,尚著《转注古音考》等,有《宛委山房集》。是书历举晋卫恒以下至于清初各家关于转注的论说,并随举而批评之。其转注之说曰:“欲定转注之义,仍当以《说文》“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二语求之。既曰“建类一首”,则必其字部之相同,而字部异者,非转注也。既曰“同意相受”,则必其字义之相合,而字义殊者,非转注也。”关于转注与会意、形声,假借的区别,他说:“转注近乎会意,而与会意不同。如以‘老’合‘丂’为‘考’,而‘考’字仍与‘老’字同义;以‘老’合‘’为‘’,而‘’字仍与‘老’字同义。如‘止’‘戈’为‘武’,而‘武’字已非‘止’字之义;‘人’‘言’为‘信’,而‘信’字已非‘人’字之义。转注者以此合彼而不离其原,会意者以此合彼而各自为义,此转注与会意之分也。转注又近乎谐声,而与谐声不同。如‘丂’字本有气碍之象,老人之哽噎似之,故以‘老’合‘丂’为‘考’,从‘丂’得声,而仍与‘老’同义;‘’字本有屈曲之象,老人之伛偻似之,故以‘老’合‘’为‘’从‘’得声,而仍与‘老’同义。如以‘水’合‘工’为‘江’,‘工’字本无‘水’义,而但取其声;以‘水’合‘可’为‘河’,‘可’字本无‘水’义,而但取其声。转注者彼与此属同义,谐声者一主义而一主声,此转注与谐声之分也。转注又近于假借,而与假借不同。转注者一义有数文,故‘’‘考’皆有‘老’义,而‘老’亦可称‘’‘考’。假借者一文有数义,故‘令’为‘号令’之‘令’,亦为‘令善’之‘令’,又为‘使令’之‘令’;‘长’为‘长短’之‘长’,亦为‘久长’之‘长’,又为‘长幼’之‘长’。此转注与假借之分也。”这些说法平允严谨,可资参证。此书辑入多种丛书,有《艺海珠尘》丛书本,《许学丛书》本,《求实斋丛书》本,《许学丛刻》本,《玲珑山馆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隐拙斋集

    五十卷。清沈廷芳(1702-1772)撰。沈廷芳字畹叔,号椒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终年七十一岁。乾隆元年(1736)以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河南按察使。廷芳古文学于方

  • 洞庭缘

    清陆继辂(1772-1834)撰。陆继辂,号祁生,江苏阳湖(今武进)人。清代戏曲作家。依靠有官职的亲戚、朋友作幕友为生。著有《洞庭缘》传奇剧本。写洞庭君出宫去征战蚩尤,洞庭君之王妃,因觉宫中寂寞,遂变

  • 沈君庸先生集

    二卷。明沈自征(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沈自征,字君庸,江苏吴江人。沈璟之侄。生卒年均不详。崇祯十三年(1640)曾被为国子祭酒荐,辞不就。事迹具详邹漪撰传。自征少有才,工曲,著有杂剧《渔阳三弄》(

  • 天苏阁丛刊

    二集,十五种。民国徐新六(1890-1938)辑。徐新六字振飞,浙江杭州人,曾留学英法。后入兴业银行任总经理,兼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图书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乘机由香港飞重庆,为日机截击身亡。该丛

  • 国朝书苑

    六卷。清沈昭兴辑。沈昭兴字砚贻。此帖是其得戴光曾所藏清代明人墨迹十四册,选取其中百家刻成六卷,名“国朝书苑”,分成六卷。戴光曾字松门。精于赏鉴,收藏书画甚富,与张书未同时。戴光曾没后,其书皆归沈昭兴。

  • 庄定山集

    十卷。明庄咏(1436-1498)撰。庄咏字孔阳,江苏省江浦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历翰林检讨,因不奉诏作《鳌山诗》,与章懋、黄仲昭同谪,曾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学者称定山先生。官至南京吏部郎中,罢

  • 须溪记钞

    八卷。宋刘辰翁(1232-1297)撰。辰翁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初补太学生,景定三年(1262)进士。曾入南宋主战派首领江万里幕,亦曾为文天祥军中幕议。宋亡后不仕,飘泊以终。刘辰

  • 青楼集

    一卷。元夏庭芝撰。夏庭芝字伯和,号雪蓑钓隐(一作雪蓑渔隐),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元末明初时代在世。《青楼集》属笔记类,书中记载了元代以下百余个女艺人的小传,有杂剧艺人珠帘秀、李芝秀

  • 群经补义

    五卷。清江永(详见《周礼疑义举要》)撰。此书又名《读书随笔》。原取《易》、《书》、《诗》、《春秋》、《仪礼》、《礼记》、《中庸》、《论语》、《孟子》连同《周礼》共十经随笔诠释,未附杂说,共为十二卷,其

  • 乙丙纪事

    一卷。清孙奇逢撰。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晚年号岁寒老人,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因他晚年在苏州夏峰讲学,故当时学者尊称为夏峰先生。明熹宗天启五年(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