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字通

说文字通

十四卷。清高翔麟撰。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经典字释》。是书就许书有见于他书的某即为今某字加以援引诠释,所谓“字通”指许书中某字与今某字相通。高氏为钱大昕之门人,所述皆本师承。如卷二引钱氏曰:“《说文》无‘愎’字,盖即‘復’字。復,狃也。孙炎曰:‘狃,忕,前事復为也。’《春秋传》曰:‘愎谏违卜。’谓谏不从復为也。后人改从‘心’旁。”卷三谓:“‘叜’应从‘宵’省得声。人幼为冥,壮为昼,老为宵。叜之言宵,谓晦昧无知也。钱氏说。”卷八:“‘偶,桐人也。’注‘桐’字乃‘相’字之讹。《中庸》:‘仁者,人也’郑康成读如相人偶之人,《仪礼注》屡言‘相人偶’,《齐国策注》:‘偶,相人也。’鲍彪注全据《说文》为训,是所见本犹作‘相’字,钱氏说。”卷十:“‘懕,安也。《诗》曰:“懕懕夜饮。”’钱氏曰:‘《说文》无“愔”字,此即“愔”也。《诗》“厌厌夜饮”,《韩诗》作“愔愔”,《说文》作“懕懕”,《洞箫赋》“清净厌”,“厌”犹言“愔懕”,“厌”、“愔”声相近,故知“懕”为“愔”也。’”从以上所引可知,此书分卷序字一本《说文》,所述一本钱氏。《续修四库提要》云:“然是书通假太滥,往往正俗不分,以致未免弼戾。”(杨钟羲)是书有道光十八年(1838)刻本。

猜你喜欢

  • 礼论

    一卷。南朝宋何承天(370-447)撰,清马国翰辑。何承天,(字不详),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官至御史中丞。《宋书》、《南史》都有传。《南史》云:“先是《礼论》有八百卷,承天删减,并各以类相从,凡

  • 蒋子万机论

    一卷。三国时魏蒋济(?-249)撰。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属江苏省)人。曾任郡计吏,州别驾,正始中升太尉。嘉平元年(249),随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后不久病死。蒋济一生勤于著述,除《蒋子万机论》八

  • 四时宜忌

    一卷。瞿佑撰。瞿佑,字宗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初,官国子助教,调周王府右长史。一度遭贬,洪熙初(1425年)赦还。该书辑录历代有关著述,分十二月记其所宜、所忌之事。每月分别标目,如“正月事宜”、

  • 梁园风雅

    二十七卷。明赵彦复(约1619前后在世)编。赵彦复字微生,河南杞县(今开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是编选中州之诗凡九家,李梦阳五卷、何景明五卷、王廷相一卷、

  • 三传异文录

    一卷。清彭孚甲撰。孚甲字乔仙,江苏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武英殿大学士彭蕴章(1792-1862)从子。《春秋》三传由于传授源流不同,异文颇多。《三传异文录》以《左传》为宗,以《公羊传》、《穀梁传》作为

  • 小酉腴山馆诗钞

    二卷。《补录》一卷。清吴大廷)生平详见《小酉腴山馆文钞》)撰。该诗钞卷末有吴大廷于咸丰十年(1860年)自作的跋,自己认为平生学诗有三变,前期好格律,重形式;中期则注重情感表达;后期则重理性。诗的主要

  • 大学指归

    二卷。附考异一卷。明魏校撰。魏校事详《周礼沿革传》。此书乃解《大学》之作,首一卷以古篆写《大学》古本正文,后一卷乃《指归》一卷。其中篆字多有杜撰之字,议论也多附会朱、王之言,而无所发挥。《考异》一卷,

  • 咸宁县志

    ①十二卷,清何廷韬修,王禹锡纂。何廷韬,字毅庵,辽东沈阳(今东北沈阳)人,由官荫官咸宁知县。王禹锡,字耐庵,本县人,任山东长山丞。明顺天时,学博伍福始修县志,纪载凡例皆扼要。万历三十三年(1605),

  • 藏真律公帖

    一卷。唐释怀素书。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今属湖南)人。怀素精勤书法,向以“狂草”闻名,所书为古今释僧书之冠,更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好饮酒,常常乘兴运笔,飞动圆转,变化莫测,却

  • 孝经郑注

    ① 一卷。汉郑玄注。清王谟(约1748-1820)编辑。王谟字仁圃,号汝上老人,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毕生从事于古籍辑佚工作。《孝经郑注》首有序录,所辑凡《经典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