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学斋稿

说学斋稿

不分卷。明危素(1303-1372)撰。危素为明初诗文作家。字太仆,一字云林。金溪(今属江西)人。少通五经,元至正中官至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承旨。元亡,徙南京。洪武二年(1369)授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与修《元史》。次年,兼弘文馆学士,备顾问,论说经史。洪武五年(1372)卒。他善于属文。《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文说:其“文章则欧、虞、黄、柳之后,屹为大宗。”懋竑称:“其文演迤澄泓,视之若平易,而实不可几及,非熙甫黄知其深,其珍重抄传,盖非漫然矣。”《说学斋稿》为元末明初文别集。据《千顷堂书目》载,其集本五十卷,明代已散佚不存。收入《四库全书》的浙江鲍士恭家藏本《说学斋稿》为四卷,乃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归有光从吴氏处得危素手稿所传抄。其本不分卷帙,计文一百三十三篇,皆在元时所作,实系残本。而现存《说学斋稿》不分卷本,为成化间叶文庄公的手抄本,计文九十篇:碑十六篇;墓铭三十三篇;传状十六篇;杂文二十五篇。除卷末《静修书院记》非文庄公手笔,当是后来补入之外,其余八十九篇皆是《四库全书》所收,《说学斋稿》四卷本中没有的。此抄本前后无书题,惟卷中有题《说学斋稿》三处。其下不记卷数,而记至正七年至至正十一年,至正十四年等字,知从稿本抄出。面页有文庄玄孙恭焕手识,略谓此抄本归有光在日所不得见之情况。有叶文庄公手抄本。

猜你喜欢

  • 河上草

    二卷。清张榕端(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张榕端,字子大,一字朴园,磁州(今河北广平)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编修,视学江南,衡文精审,他所赏识提拔的都是能文之士。康熙三十九年

  • 白虎通德论

    见《白虎通义》。

  • 江津县志

    二十二卷,清曾受一修,王家驹纂。徐鼎续修,杨彦青续纂。曾受一,东安人,曾任江津县知县。江津县旧有传钞县志二帙,一为明嘉靖知县杨元吉嘱邑人杨几川纂,一为清康熙知县王璧嘱邑人龚湄纂。乾隆年间曾受一始采二家

  • 写礼廎集

    三卷。清王颂蔚(1848-1895)撰。王颂蔚,号芾卿,又号蒿隐。苏州长州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学部补员外郎,后升郎中,任京师泽学馆监督等职。其人肆力于词章之学。是集有文集三卷,补遗一卷,诗

  • 分类诚斋文脍后集

    十二卷。宋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生平详见《诚斋易传》辞目。是集为杨万里文集。分为三十二类。将《诚斋易传》、《千虑策》中之语摘录为标题,各加批点,刊行于世。据集中注可见此集并非完书。虽刊

  • 式训堂丛书

    第一集十四种四十二卷,第三集十二种五十三卷。清章寿康编。章寿康字硕卿,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初年是张之洞的谋臣。喜欢研究古籍和金石学,年轻时,跟随父亲到四川,就开始以刻书为事。后来,章

  • 太岳杂著

    一卷。明张居正(1525-1582)撰。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人。张居正少年时即颖敏绝伦,二十二岁成进士。隆庆六年(1572)出任内阁首辅,执政十年,以劳瘁卒。张居正是我国封建社

  • 柏斋集

    十一卷。明何瑭(1474-1543)撰。何瑭字粹夫,号柏斋,怀庆(今河南沁阳)人。弘治年间进士及第,初为翰林修撰,以不屈刘瑾,出为开卅同知,后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谥文定。著有《医学管见》(已著录)《柏斋

  • 四书朱子语类摘抄

    三十八卷。清张履祥(1611一1674)、吕留良(1629-1683)编辑。张履祥字考夫,号念芝,又号杨园,浙江桐乡人。清思想家,农学家,著有《读易笔记》、《读史偶记》等。吕留良字用晦,号晚村,浙江崇

  • 晁无咎词

    六卷。宋晁补之(1053-1110)撰。晁补之字无咎,钜野(今属山东)人。其生平见《鸡肋集》(辞目)。是集又名《晁无咎词》、《琴趣外编》。《书录解题》则作一卷,称《晁无咎词》。原本为毛晋所刊,题曰《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