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辨妄

诗辨妄

六卷(已佚),郑樵(1103-1162)撰。郑樵字渔仲,晚年居于闽夹漈山中,学者称为“夹漈先生”。南宋史学家。他于史学推崇司马迁、刘知几;于学术注重实地考查、不空谈心性。对天文、地理、博物,音韵也有丰富的知识。平生著述甚丰,有《氏族志》、《动植志》八十余种,晚年编撰《通志》,很有影响。有关《诗经》的著述,还有《诗传》二十卷。可惜他的著作多已亡佚,现存的只有《通志》、《尔雅注》和《夹漈遗稿》等。宋代的《诗经》学是在与汉学派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北宋的欧阳修、苏辙开疑序之风,到了南宋就掀起一个废序运动,走在这个运动最前列的就是郑樵。《诗辨妄》是部攻驳《毛诗》的研究专著,他认为汉时传诗共有四家,《毛诗》只不过是一家之言,不可偏信。人们不敢怀疑《诗序》,是因为打着圣贤的旗号。基此,他直斥《诗序》为“村野妄人所作”。该说不无矫枉过正之嫌,但对打破《诗序》的迷信有积极的作用。郑樵《诗经》研究贯穿着一种可贵的求实精神,以充分的内证和史实论证了《诗序》为汉人所作。他指出,凡诗中所写的,能和古书中所记某人事迹比附的就尽量比附。凡是《史记》世家、年表中记载的国君名谥的,《诗序》都按照世次指言其人,按照谥的美恶定美恶。《史记》中无国君名谥的,《诗序》无可比附,就不指言某君。由此,他得出《诗序》不是圣人之作,而是汉人比附书史的伪托欺世之作。他的怀疑精神和敢于驳难的勇气启发了当时和后代的学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朱熹原为尊序派,后受《诗辨妄》的影响,成为废序派的代表人物。但同时也受到一些人的攻击,周孚《非诗辨妄》就是为《诗辨妄》而发的。《诗辨妄》也有不足之处,缺乏文学眼光,有些论断过于简单化。《诗辨妄》已失传,近人顾颉刚有辑佚本,1930年由景山书社出版,但所辑仅有原书的十之一二。

猜你喜欢

  • 莘野纂闻

    见《古穰杂录》。

  • 圭斋集

    十五卷。《附录》一卷。元欧阳玄(1283-1357)撰。欧阳玄字原功,号圭斋。浏阳(今属湖南)人。累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翰林学士承职等职。与修《经世大典》,总裁宋、辽、金史的修撰。凡朝廷高文

  • 金匮悬解

    二十二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认为张机《金匮玉函经》主要以扶阳气以为运化之本,来治疗内伤杂病。而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很少论及,故以《内经》、《难经》为据,广涉阴阳五行制化之理,对《金

  • 春秋辑说汇解

    二卷。清曹逢庚撰。逢庚字上章,号肃堂,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乾隆壬辰(1772)科举人,癸丑(1793)钦赐翰林院检讨。精于经学,著有《淡和堂经说》等。所著《春秋辑解》十二卷原藏于家,同治九年(1

  • 郑长者

    见《郑长者书》。

  • 魏三体石经录

    一卷(民国十二年石印本)。吴宝炜撰。宝炜字宜常,河南潢川人。有《集拓汉魏石经残字》三编四卷,已著录。此书乃取民国十一年(1922)洛阳新出魏正始石经半段碑及残石的释文影印而成。半段碑两面刻字。正面为《

  • 怀古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 半农春秋说

    十二卷。清惠士奇(详见《半农易说》)撰。惠士奇之父惠周惕,擅长说经,力追汉儒之学。惠士奇承其家学,青出于蓝,尤精于三礼。此书以礼为纲,以《春秋》之事为目,分类排比,并节取三传附之于下,亦闻以《史记》诸

  • 书林余话

    二卷。叶德辉撰。叶德辉,详见《书林清话》。该书为《书林清话》刻成之后所作,此前所采宋、元、明人及近今诸儒笔记小说,涉于刻书之事,未得编次收入者;以及己所论述,为前书所遗者,略加条理,分为上、下两卷,故

  • 医闾集

    九卷。明贺钦(1437-1510)撰。贺钦字克恭、别号医闾,其先人为浙江定海人,以戍籍隶辽东义州卫。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寻告病归。弘治初(1488)起陕西参议,檄未至而母殁,乃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