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疑问

诗疑问

七卷。元朱倬(生卒年不详)撰。朱倬字孟章,建章新城(今山东省南康县)人。至正进士,曾任遂安县尹。《诗疑问》亦称《诗经疑问》,就《诗经》中有关问题先提出问题后作解答,其贡献有三:(一)该书是《诗经》研究史上最早一部题解集,可从中找到《诗经》研究难题之所在,便于学习与研究。(二)书中引用了许多《诗经》研究者有关《诗经》学的论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与文献价值,如《诗经》中的错简问题,诗三百篇皆可弦歌的问题等,已为后人所证明。(三)该书以朱熹的学说为主体,但也收集不少异说,可供读者鉴别与思考,从而把《诗经》研究引向深入。《诗疑问》的不足之处在于许多疑问只问无答,像是残本,影响书的完整性。以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怀疑:“此本乃刘锦文所重编,非倬之旧,其有问无答者,或传写佚脱”。其次是作者对《诗经》有所研究,但受学识的局限,解决问题多从政治角度而缺乏精湛的艺术眼光,从而影响书的质量。《诗疑问》对明姚舜牧《诗经疑问》、明曹学佺《诗经剖疑》、清黄中松《诗疑辨证》等有直接的影响。版本有《通志堂经解》本,《诗疑问》七卷,附宋赵惪《诗辨说》一卷,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水村易镜

    一卷。南宋林光世撰。光世字逢圣,莆田人。《馆阁续录》记载他淳祐十一年(1251)因易学被召进宫,在秘书省检校文字。第二年到常州教书,文字职事如旧。宝祐二年(1254),补迪功郎,添差江西提举司干办公事

  • 周易象考

    一卷。清茹敦和撰。茹氏易凡十一种,除《周易变卦考》未见外,余皆刊行。《周易二闾记》及《周易小义》二书曾经李慈铭重订,余皆原本。此《周易象考》,略依汉儒互体旁通之变、飞伏之法比辑彖爻辞例,证明说卦及荀虞

  • 安庆府潜山县志

    十二卷。清周克友纂修。即康熙《潜山县志》。

  • 古今类传岁时部

    四卷。董谷士、董炳文撰。董谷士,字农山,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董炳文,字霞山,谷士弟。兄弟二人,清前期人。书前潘耒序,交待了该书的原委。董氏兄弟本欲编纂类书,分天、地、人、物四部,名以“古今类传”。其

  • 道山新闻

    见《道山清话》。

  • 三益斋离骚注

    一卷。清贺性灵(生卒年事迹不详)撰。贺性灵,号诗樵,河南汲县人。本书扉页题《离骚经》三字,边题“古汲郡三益斋贺氏读本”,正文之外有咸丰九年(1859)张燮承的序及贺氏的跋文。其体例是以每韵为单位,引原

  • 莘县志

    ①八卷。清刘萧纂修。刘萧字功人,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拔贡出身,康熙四十九年(1710)任莘县知县。刘萧掌莘县后,见邑志自康熙十一年知县刘维桢重修后,又四十余年未修。前志乃奉檄所纂,仓卒成志,简略舛误

  • 文选理学权舆补

    一卷。清孙志祖(1737-1801)编撰。孙志祖编撰此书目的是“欲广汪师韩之书,以示世之为选学者”(《自序》)。其体例:首列篇名,次列出选文之内容、章句等有疑义及衍误、讹脱之处,参核前人的评论,间有按

  • 冥通记

    四卷。梁陶弘景(详见《古今刀剑录》)撰。《四库提要》著录此书,题“梁周子良撰”,不确。《冥通记》,原名《周氏冥通记》,又名《周氏玄通记》。此书第一卷有周氏略传,称周氏即周子良,字元和,本河南人,寓居丹

  • 周官礼义疏

    一卷。后周沈重(500-583)撰,清马国翰辑佚。沈重字子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官至露门博士。事迹具《北史》本传。沈书隋唐志皆著录,原书为四十卷,今佚。马国翰依《经典释文》,又参稽《集韵》,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