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魏王肃(195-256)撰,清马国翰辑。王肃字子雍,东海郡兰陵(今山东苍山)人,三国时著名学者,王朗子。年十八从宋衷读《太玄》,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三年(229)拜散骑常侍,甘露元年(2
①九卷。元李简撰。李简,《宋元学案》列《伊川续传内》,称字蒙斋,信都(今河北枣强东北)人,不知何据,四库馆臣谓:“简里贯未详。《自序》称己未岁承乏倅泰安,己未为延祐六年,盖仁宗时也”。此大误。李简《序
一卷。汉戴宏撰,清马国翰辑。戴宏是东汉儒学家,《后汉书》无传。据《后汉书·吴璠传》载,璠迁胶东侯相,当时济北戴宏之父为县丞,宏年十六,随父在官舍,吴璠常听到他的读书声,于是与他相善,后来成为儒宗,官至
三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此书为朱震亨晚年所作,当时未及刊行,后经明天启间义乌令吴尚默令医官丁承祖校刊印行。上卷载论八篇,证治六十七种;中卷载论三篇,证治四十九种;下卷有论二篇,证治三十二
五十二卷。清李有棠(生平事迹详见《辽史纪事本末》)撰。此书和《辽史纪事本末》是姊妹篇。分正文和考异两部分,正文载取《金史》重大政治、军事事件,记述其始末;考异以小注的形式,勾稽群书,考其异同,以便观览
一卷。近代郑文焯(1856-1918)撰。文焯字叔问,号大鹤山人,山东高密人。光绪间侨寓吴县。著有《南献遗征》、《廋碧词》、《大鹤山房诗文集》等书。是书系探究许学渊源,考释所采诸说的著作。郑氏以为“治
三十六卷。明顾锡畴撰。锡畴字九畴,号瑞屏,江苏昆山人。万历进士。崇祯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福王时进尚书,后为总兵官贺君尧所杀。是书编年纪载,于历代故事粗存梗概。为乡塾课蒙之本。“纲鉴”之名于《通鉴纲目
四卷。清徐养原(1758-1825)撰。养原字新田,号饴庵,浙江德青人。嘉庆六年(1801)副贡生,不应科举,民家治学。精于校勘。对六书、古音辨析研究精深。著有是书及《仪礼古今异同疏证》、《论语鲁论考
一卷。宋杨炎正(1145-?)撰。杨炎正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年五十二岁始登第,为宁远簿。甚为丞相所知,除掌故之令,曾知藤州、琼州。工词,著有《西樵语业》。是书共录杨炎正词三十七首。其中与辛弃
一册,续编一册,三编一册。《史地丛考初编》辑考证之文十篇:①龟兹语考。说明在西域发现的乙种吐火罗语为龟兹语。②王玄策使印度记。辑唐书并释藏之文、考证王玄策使印度事。此二篇为烈维(Sirevi)撰。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