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袁中郎集

袁中郎集

四十卷。明袁宏道(1568-1610)撰。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少年之时即以诗文“有声乡里”。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累官至吏部主事、考功员外郎。著有《觞政》、《敝箧集》、《广陵集》等。是集为袁宏道诗文合集。凡四十卷。其中,文二十五卷,诗十五卷。系由陆之选编辑,于崇祯二年(1629)武林佩兰居刊行。包括《敝箧集》、《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萧碧堂集》等。袁宏道为公安派中坚人物。他反对诗文模拟古人,认为“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故主张诗文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其诗文创作颇体现文学主张。其文取材广泛,富有生活情趣,有直抒胸臆的尺牍,有刻划人物的传记,有南山北水的游记,多笔调清新秀逸,颇见工力。即使是论说文,也往往笔带感情。其诗能“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清新自然,使人耳目一新。是集除佩兰居四十卷本之外,还有何伟然《梨云馆类定袁中郎全集》,凡二十四卷,万历四十五年(1617)金陵大业堂刊本;袁中道编《中郎先生全集》,凡二十三卷,万历四十七年徽州刊本;今人钱伯城以佩兰居四十卷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全部按年重编为《袁宏道集笺校》,凡五十五卷,附录三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

猜你喜欢

  • 李氏春秋

    一卷。周李氏撰,清马国翰辑。李氏佚名,《汉书·艺文志》儒家《李氏春秋》二篇,叙次于公孙固羊子之间,据此,马国翰认为李氏为战国时人。其书《隋书·泾籍志》、《唐书·艺文志》均不著录,佚已久矣。惟《吕氏春秋

  • 原始上真众仙记

    见《枕中书》。

  • 古书之句读

    《古书句读释例》之初名,见“古书句读释例”。

  • 甲申传信录

    十卷。明末清初人钱撰。钱又名钱士馨,字稚拙,号稚农。浙江平湖县人,贡生出身,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钱曾发愤研究经史,多所撰述,著有《赓笳集诗》。晚年入京师,遇甲申之变,后见《国变录》、《甲申纪变》、《国

  • 小山词校记

    一卷。清朱孝臧(1857-1931)撰。朱孝臧生平事迹见《淮海居士长短句校记》辞条。孝臧得赵氏星凤阁藏明抄本晏几道《小山词》,以校毛氏汲古阁本,择善而从。既以刊行,复撰校记于后。除用毛本外,参以汪大钧

  • 南宁府志

    五十六卷,清苏士俊纂修。苏士俊,字丛先,江南山阳(今江苏淮阴)人,保举,乾隆四年(1739)莅任南宁府知府。旧志创修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郭楠,嘉靖四十三年(1564)知府方瑜续修,康熙十三年(1

  • 通志

    二百卷。宋郑樵撰。郑樵,字渔仲,福建莆田人,博学强记,搜奇访古,一旦遇到藏书丰富之家必借留读尽后乃去。初为经旨、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草木、方书之学,且皆有论辨。绍兴(11311162年)中以

  • 杨宫保中外勤劳录

    一卷。清杨芳(1770-1846)述。杨芳字诚斋,贵州松桃人。少投身行伍充当文书,被杨遇春荐为把总,官至湖南提督。此录所述为杨遇春战绩,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遇春入伍,记至道光元年(1821年)

  • 读俞氏经说随笔

    十卷。清谢庭兰撰。谢庭兰事迹见《经说丛抄》。是书首有自序,曰:经学在今日,读之不如不读,不读不如没有。这是气愤之语。《俞氏经说》,系总俞樾所著的关于诸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如《茶香室经说》、《群经义》、

  • 诗经解尚书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为范士增以《诗经》来解释《尚书》者,其中以“锡尔介圭,以作尔宝”来解释“班瑞于群后”;以“投彼有北”解释“流共工于幽州”;以“万邦作孚”解释“彰信兆民”;以“殷不用旧”解释“播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