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蒲州府志

蒲州府志

二十四卷,图一卷。清周景柱纂修。周景柱字西擎,浙江遂安人。乾隆七年(1729)举人,乾隆中由中书任太原同知,月余擢太原知府。周景柱性清刚,断案如神,庭无留狱。历知宁武、蒲州二府,在蒲兴建书院以及考院府署,浚姚、涑二渠与五姓湖,规复水利,深受百姓拥护,累迁河南、甘肃按察使。其地形势,黄河北来,太华南倚,总水陆之汇要。周景柱谋其事,四处网罗,亲手加以订辑,数月而成。《蒲州府志》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全书二十四卷图一卷,三十四目,分为:卷一星野、地表、沿革、形胜、疆域,卷二山川,卷三古迹、风俗、物产,卷四城池、坛庙、官署,卷五学校、田赋、兵卫,卷六职官,卷七宦绩,卷八至卷九选举、封荫,卷十至卷十二人物,卷十三忠节、孝友、文苑、吏师,卷十四义行、隐逸、方技、仙释、寓贤、续传,卷十五列女,卷十六至卷二十二艺文,卷二十三事纪,卷二十四余录。首有府志图。府志此编为首创,观其发凡义例,颇具史识;考沿革古迹,致力最深。按沿革首列古今郡地表,凡沿革所不能书者,于表著之。表所列者,于秦以上加详;而记述沿革则自汉始。以方志图表并茂之体,非此志首创,而加以说明者,始见于此志。古迹目中考证,征引甚繁。如杨贵妃村考,首引史传纪载为证,谓在雷首山下独头坡,唐贵妃杨氏本弘农人,其父元琰,家于蒲州独头村,贵妃生于其间,及入宫后,因号其村为贵妃村。今独头坡,为唐时村地。又如考鹤省楼在城西河州渚上,北周宇文护所造,至金明昌时尚存。特引征当时名人题咏诗为证,这二首均为蒲州闻名胜迹。此志考证翔实,资料较丰,有一定参考价值。该志尚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补版重印本刊行于世。

猜你喜欢

  • 致知格物解

    二卷。清代魏裔介(见《孝经注义》)撰。此书上卷记载了二程(程颐、程颢)、朱熹关于格物致知方面的论述,下卷摘列了历代儒家格物致知的学说,书后附有作者所写的“辩格物致知”二篇:一篇叫《致知格物非物欲扦格》

  • 阳明全集

    二十卷。《传习录》一卷。《语录》一卷。明王守仁(1472-1528)撰。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累擢右佥都御史,后封新建伯。总督两广,卒谥文成。守仁

  • 古文坪厅志

    十六卷,清董鸿勋纂修。董鸿勋,字湘冷,直隶开州(今河北)人,曾任古文坪厅同知。古文坪厅向无专志,仅《永顺县志》中,附有古厅辑略三十三页。董鸿勋任同知后,励精图治,毅然以创修厅志为己任,得士绅司绘事分采

  • 可传集

    一卷。明袁华(1316-1382)撰。袁华字子英,昆山(今属江苏)人。少时聪颖非凡,读书记诵不忘,工诗,尤长于乐府。洪武初,授苏州训导。后因其子获罪,因累逮系死于南京。著有《耕学斋诗集》十二卷,《可传

  • 逸周书

    十卷。《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中记载此书于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得于魏安釐王冢中,故旧本称为《汲冢周书》但《晋书·武帝纪》及《荀勗传》、《束晳传》中载汲郡人所得竹书七十五篇具有篇名,并没

  • 延休堂漫录

    三十六卷。明罗凤(约1510年前后在世)撰。罗凤,字子文,号印冈,应天(今南京)人,生卒年均不详,曾官至石阡府知府。《延休堂漫录》或录汉晋以来的遗事,而错杂明代事迹;或详记明朝人物和典制、却泛袭前代事

  • 曹祠部集

    二卷。附《曹唐诗》 一卷。唐曹邺(约859前后在世)撰。曹邺,字业之,一作邺之。阳朔(今属广西桂林)人。生卒年不详。约三十岁时入京应试,困居长安十年,落第九次,备受世人冷眼。后得到中书舍人韦悫的赏识,

  • 闽侯郭氏家集十三种

    三十七卷。清末民初郭则沄(1881-1922)编。郭则沄,字啸麓,号蛰云,又号蛰园,别署遁圃老迂、龙顾山人、云淙花隐。室名栩楼、枕石楼、龙顾山房。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台湾,长于北京。光绪二十九年(190

  • 嵩渚集

    一百卷。明李濂(1488-1566)撰。生平事迹详见《祥符乡贤传》条。此集诗三十八卷,文六十二卷,为李濂自己编订。《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其作:“皆于七子之外,自为一格,大抵笔锋踔厉,泉涌飚驰,而剪

  • 七经楼文钞

    六卷。清蒋湘南(1795-1860?)撰。蒋湘南字子潇,河南固始人。道光五年(1825),督学使者吴巢松拔之于诸生中,目为中州第一人。翌年,入京都应朝考,此后数次应礼部试皆不第。直至二十一年(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