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源流
八卷。明末萨囊彻辰(1604-?)撰。萨囊彻辰,成吉思汗后裔,亦称小彻辰萨囊,鄂尔多斯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贵族。此书成于清康熙元年(1662),初为蒙文抄本,乾隆年间译为涩文。材料取自《红册》、《黄册》等藏文史料,记载额讷特珂克(印度)、土伯特(西藏)蒙古汗的传世次序、供养诸大喇嘛阐扬佛教之事以及国中兴衰治乱之迹。此书叙事多有讹误,但在额讷特珂克、土伯特蒙古汗的世系上有一些参考价值。1981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新译校注蒙古源流》,较易得。
八卷。明末萨囊彻辰(1604-?)撰。萨囊彻辰,成吉思汗后裔,亦称小彻辰萨囊,鄂尔多斯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贵族。此书成于清康熙元年(1662),初为蒙文抄本,乾隆年间译为涩文。材料取自《红册》、《黄册》等藏文史料,记载额讷特珂克(印度)、土伯特(西藏)蒙古汗的传世次序、供养诸大喇嘛阐扬佛教之事以及国中兴衰治乱之迹。此书叙事多有讹误,但在额讷特珂克、土伯特蒙古汗的世系上有一些参考价值。1981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新译校注蒙古源流》,较易得。
十八卷,附表四卷。清祁韵士撰。祁韵士(1751-1815年),字鹤皋,山西寿阳人,清代著名学者。乾隆四十三年(1728年)进士,授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累官户部郎中。坐事戍伊犁。不久赦还。撰有《外藩蒙
八卷。清顾大申(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顾大申本名镛,字震雉,一字见山,华亭(上海松江)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工部主事。曾辑有《毛诗》、《楚骚》及《文选诗》、《唐人诗》。自著
二卷。明陈鹤(?一1560)编。陈鹤,字鸣野,一作鸣轩,号海樵生。山阴(今属山西)人。嘉靖四年(1525)举人,官至绍兴卫百户。越望亭在绍兴卧龙山巅,前对秦望,初名“望海”,后更此名;或曰为越地之望,
①十四卷。清戴梦熊修,李方蓁纂。戴梦熊,字汝兆,浙江浦江县人。出身监生,康熙十五年(1676)任阳曲县知县。李方蓁,曲沃人,举人,任阳曲教谕,学问渊博,品行端方,严于自修,勤于课士。奉督学檄纂修通志。
一卷。元朱震亨(1281-1358)撰。朱震亨字彦修,金华(今属浙江)人。世居丹溪,故后人尊称为丹溪翁。朱氏因母病学医,初拜许文懿为师,继从师于罗知悌。得刘守真之传,自幼好学,三十岁时攻读《素问》。为
十卷。明李灿箕撰。李灿箕,字叔玉,号九漈,福建仙游人。仙岩在浙江瑞安县崇泰乡,为道书二十六福地。《仙岩志》明刻本,共十卷。卷一,仙岩志略。卷二至卷七,诗。卷八,铭赋。卷九,序记。卷十,行略。兹篇叙仙岩
①十卷。明陈魁士纂修。陈魁士,明章州人,举人,万历初年来任舒城县知县。自明以来,舒城县志虽五经纂辑,惜皆简略殊甚,故陈魁士来任知,即创议重修,延教谕刘大烈等主其事,于万历八年重修志成。纪事止于万历七年
七卷。清诸可宝(生卒年不详)撰。可宝字璞斋,一字迟鞠,浙江钱塘人,同治举人,官至昆山知县。该书继阮元《畴人传》、罗士琳《续畴人传》,复辑三编,共得五十三人,附录多人,包括西方、日本学者在内。现有《南菁
一卷。清俞樾(详见《易贯》)撰。是书以为七十二候始于《逸周书·时训解》,北魏以来用以入历,至其时不改,遂采汇众书做成是考。首为《夏小正》,次《易纬·通卦验》,次《礼记·月令》,次《逸周书·时训解》,次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的旅行记。1271年,年轻的马可·波罗随父、叔来中国,1275年抵达上都,并在中国侨居十七年,多次奉命出使各地。1291年,他获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