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翻切简可篇

翻切简可篇

二卷。作者有争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清张燮承撰。燮承字师筠,含山人”。案是书咸丰元年(1851年)陈奂序云:“师筠张先生著《简可篇》二卷,仅数十纸,音韵奥旨已较若列眉,且并为十九字母,作横直三十三图,比之《音鉴》,简而易读。”然张燮承道光十九年(1839年)之记云:“乙未秋获见《李氏音鉴》,少少领悟,然其图难于记诵,未能卒业。是文竹均葛君(案葛筠字竹均,江苏句曲人)出示此篇,潜心讽诵,崇朝乃毕,口授童子,三五日亦背诵了了……至撰于何人,竹均亦未详。”故李新魁《汉语等韵学》谓此书“撰人不详,清人葛筠为之刊表”。此书分韵母为三十三类,统为开合正副韵:开口呼正韵为高该钩歌冈干根庚迦、合口呼正韵为光官工昆傀乖锅孤瓜、开口呼副韵为江经交鸠加坚金皆饥结、合口呼副韵为弓涓君居诀。作者将四呼的韵母分为四“条”,各图以“条”为纲分列韵字,称为“第某条某韵便读横直图”,图中横列调类,分为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纵列二十一类声母。其中影母重出三次,实际声母只有十九类:见溪影晓端透泥帮滂明非精心知穿审来日。全书分三十三图,每韵一图。入声字以配阴声韵为主,借配阳声韵。此书所表现的语音系统,用的是中原音,“读横直图口诀”注解说:“填图字样皆系按中州韵填入,学者不可因今古音讹、南北音异妄自更改。”是书编次,上卷为翻切入门简易篇三篇,第一篇为“读韵首图”、“读横直图”、及读入声各口诀;第二篇为“韵首图”、“各韵横直图”。第三篇为“翻切样子”,即示人以切字方法,附“打码样子”、“扑席样子”(即空谷传声)。下卷为“音鉴节要”,乃取李汝珍《音鉴》,节录其要;另为“咫商琐言”,乃泛论音韵者也;并附录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有咸丰元年(1851年)长洲陈奂序、鸠兹周基跋及道光十九年(1839年)、咸丰四年(1851年)燮承自识。同治十一年(1872年)刊于姑胥。

猜你喜欢

  • 女仙外史

    一百回。清吕熊(约1640-1722)撰。吕熊字文兆,号逸田叟,苏州府昆山县(今上海昆山)人。他性情孤傲,倜傥不群,学识渊博,曾多次被聘为地方官幕僚,但始终没有作官,平生流连山水,足迹遍天下。他的作品

  • 韵府钩沈

    五卷。清雷浚辑。雷浚(1814-1893)字深之,一字广文,号寓楼,又号甘溪,江苏吴县人。通小学,精校雠。尚著《说文外编》、《说文引经例辨》等。是编以通俗韵书失收之字甚多,因用《古经解钩沉》、《小学钩

  • 珊瑚钩诗话

    三卷。宋张表臣撰。张表臣,字正民,里单父(今山东单县)人,生卒年不详。绍兴十二年(1142),以右迪功部为敕令所删定官,右承议郎。通判常州,又为司农丞。著有《珊瑚钩诗话》。是书共三卷,书名取自杜甫“文

  • 读说文记

    一卷。清许梿(1878-1862)撰。许梿字叔夏,号珊林,海宁(今属浙江)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官江苏徐州府知府,权粮储道。许氏尝拟纂《说文解字统笺》,未成。此编乃是平日读书写在《说文》原本

  • 骈隶

    一卷。清俞樾撰。参见《群经平议》。是书择取汉碑中文字各以两字相俪者相配成对,如以“五纬”对“三条”,“菰竹”对“空桑”等等,皆巧若合符。此盖为文字消遣而已,《续修四库提要》列入小学类字书之属,欠妥。是

  • 乙丙纪事

    一卷。清孙奇逢撰。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晚年号岁寒老人,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因他晚年在苏州夏峰讲学,故当时学者尊称为夏峰先生。明熹宗天启五年(162

  • 通志堂集

    十八卷。《附录》二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撰。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是大学士明珠之子,少有才名,康熙九年(1670)补诸生,贡入太学,康熙十五年(1676)

  • 乐轩集

    八卷。宋陈藻(约1509年前后在世)撰。陈藻,字元洁,号乐轩,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生卒年不详。曾师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闭门授徒,不足自给,至浮游江湖,崎岖岭海。归买田数亩,又为人夺去。曾筑室

  • 元韵谱

    五十四卷。明乔中和撰。中和字还一,内邱(今河北内丘县)人。崇祯中贡生,官垣曲令,太原府通判。通韵学,尚著《说易》。卷首有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自序,书约刊于是年。此书用语音牵合阴阳、律吕、刚柔等,

  • 庚申外史

    又名《庚申帝外史闻见录》或《庚申大事记》。二卷。明权衡撰。衡字以制,号葛溪,吉安(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元末隐居彰德(今河南安阳)黄华山,明洪武四年(1371)后,寓居临江(今江西清江西南)。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