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绛县志

绛县志

①五卷。清赵士弘修,陈所性纂。赵士弘字毅可,河北永年县人,出身进士,顺治十五年(1658)任绛县知县。按旧志创于明嘉靖三十八邑人吉大来,万历三十三年知县黄维翰曾增修,二本久已失传。此书纂修时,仅得其残简,参稽订考。赵士弘在其书序中云:“余自戊戌治绛,下车来,即询掌故,而绛人佥云菁林发难之际,锓梓尽付祝融,亟力购遗,止得断简,修举乏人,考证罔据,余惶然是惧,亦即聚族,而谋敦请老成名宿,各就蠢谱,俾出鸿裁,爰删穰以芟繁,竑补遗而订误。”《绛县志》顺治十六年(1659)刻本。此编简陋舛误甚多,体例亦不精良。如艺文类,总目既不载,也不写卷数,仅列数篇文章附于后端而已,殊乖于体裁。②十四卷。清拉昌阿修,王本智纂。拉昌阿字克庵,满洲正红旗人,出身监生,乾隆二十四年(1759)任绛县知县,二十六年(1761)去职,二十八年(1763)复任。《绛县志》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此编上距顺治十六年赵士弘本一百余年,这期间,未有志。绛县文献,搜集较困难。此志尚能将旧志去伪存真,删繁补缺,上自星野,下迄艺文,共为十四卷。并将千百年典故事迹,分条严述,展卷了然。如旧志述山川,原甚明晰,但仅为叙说,缺少引证。此编则能广引旧籍及通志,互相参稽,以定确说。对旧志漏载者,如教山等,尚能根据通志一一补入,以观其全貌。③二十一卷。清胡延纂修。胡延,四川成都人,出身优贡,光绪二十年(1894)任绛县知州。《绛县志》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全书二十一卷,分图、表、志、传四大纲,为:卷一疆域图;卷二山川图;卷三城关图;卷四乡镇图;卷五晷度表;卷六大事表;卷七职官表;卷八选举表;卷九沿革志;卷十山川志;卷十一土地志;卷十二田赋志;卷十三坛庙志;卷十四学校志;卷十五衙署志;卷十六古迹志;卷十七艺文志;卷十八循吏传;卷十九乡贤传;卷二十列女传;卷二十一叙传。此书之意不为重修或增修,而在订旧志之舛讹,改变旧志体例。故此编考据精核,义例雅严,为《绛县志》中佳本。如绛县置南北县之前,或谓为曲沃,或谓为闻喜,旧志指为新田,聚讼纷纷,迄无定说。此编既考沿革,著于大事表中,复别为沿革志一篇,反复考证,以归允当。又如旧志于山川图中仅标其名,不辨方位,此编则能详考远近,脉络原委,举目了然。此外,艺文志下列有书目及碑目,搜集虽不多,亦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

  • 诸子品节

    五十卷。明陈深(详见《周礼训隽》条)撰。此书杂钞诸子,分内品、外品、小品。内品为《老子》、《庄子》、《荀子》、《商子》、《鬼谷子》、《管子》、《韩非子》、《墨子》。外品为《宴子》、《子华子》、《孔丛子

  • 芙蓉镜寓言

    见《芙蓉镜孟浪言》。

  • 洞天清录

    一卷。宋赵希鹄(生卒年不详)撰。赵希鹄,开封(今属河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宋史·世系表》可知其为宋太祖赵匡胤后人。此书所论皆鉴别古器之事,分古琴辨三十二条,古砚辨十二条,古钟鼎彝器辨二十条,怪石辨

  • 今文尚书考证

    三十卷。清皮锡瑞(1850-1908年)撰。皮锡瑞字鹿门,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末经学家,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治经宗西汉传《今文尚书》的伏生,署所居为“师伏堂”,人称师伏先生。主要著作

  • 梁武帝演义

    见《梁武帝西来演义》。

  • 楹书隅录

    五卷,续编四卷。清杨绍和撰。杨绍和(约1830-1901),一字勰卿,字彦合,山东聊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出身官宦之家,清末北方第一藏书家海源阁主人杨以增(1787-1855)之子。杨以增曾

  • 四书纂疏

    Q№&~痍鸆罽儎瑳p?痍Y羇.?x餬焜4帳帺参j鬂E戯\槛f娿稚????&畤貘監茌?=???┲v﨡?k%谱被?Lw Q<8 ?P??踷w<玝v@?

  • 明堂图说

    一卷。熊罗宿(?-1931)撰。罗宿,字绎元,江西丰城(今江西丰城市)人。光绪丙申(1896)丁巳(1905)间以高材生从善化皮锡瑞于章门景陆堂讲经。皮氏因党禁被黜离国,罗宿也浪迹日本。是书以《周礼·

  • 周易遵易约编

    十卷。清匡文昱撰。文昱字仲晦,一字监斋,山东胶州人,乾隆举人。据其自序,“因传以翼经,未尝溢词于传外,故曰遵易”。自称自十九岁学易,数十年不改,所著凡六、七十万余言,因无力付梓,故节要约言之,故曰约编

  • 钦定西清古鉴

    四十卷。清梁诗正、蒋溥、汪由敦、嵇璜、裘曰修、金德瑛、观保、于敏中、董邦达、王际华、钱维城等十一人奉敕编撰。另有监理二人,摹篆二人,绘画七人,缮书四人,校刊六人,监造五人。梁诗正(1697-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