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素问集注 灵枢集注

素问集注 灵枢集注

各九卷。清张志聪(1610-1684)撰。《素问集注》又名《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集注》又名《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张志聪字隐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师从张子卿学医,继集同学高士宗,讲学于“侣仙堂”,从事医学教育和学术研究。从顺治中期至康熙初期,四十年间“谈轩岐之学者咸归之”,攻研古典医籍,辨其是非,从学者甚多。培养大批医生,名盛一时。著有《伤寒论集注》、《本草崇原》、《伤寒论纲目》、《伤寒论宗印》、《侣山堂类辨》等书。张氏医理宗《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主张“先难其所难,而后易其所易”。认为著书必守经法,有尊经思想。注释《内经》“惟求经义通明,不尚训诂详切”。张氏对《本草》、《伤寒论》、《内经》颇有研究,著有专书,对药物研究亦有建树,能自成一家之言。认为药物是天生万物之一,准此五行五色,五气五味之理,进行研究,便可执简驭繁,举一反三地理解其性能与功用。此书成于康熙十一年(1672),是《内经》全注本之一,由张氏集同学十九人、门人十二人以及儿子张兆璜等集体注释,历经五年时间编撰而成,首开集体创作的先河。全书由两部分组成,即《素问集注》九卷,《灵枢集注》九卷。此书按篇次分句、节,于原文下作注,对篇名也作了解释。其特点有三:一是《内经》按篇次注释的全注本;二是注释水平较高;三是对于前贤注释较好的内容亦多纳入。《素问集注》共八十一篇,约四十万字,凡《素问》中章节字句,均释得融洽分明。张氏于自序中说:“以昼夜之悟思,印岐黄之精义,为人咳唾,概所勿袭;古论糟粕,悉所勿存。惟与同学高良,共深参究之秘;及门诸弟,时任较正之严。”《灵枢集注》与《素问集注》相仿,多采用《内经》理论解释经文,但与之又有所不同,在于详阐经络针灸之理,与《灵枢》主要内容有关。此书对学习《内经》,研究《内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近代名医家曹炳章对本书给予评价说:“俾后人读《素问》而知病之所由起,读《灵枢》而识病之为何瘳。此即隐庵先生诠经之微旨也。”有康熙十一年(1672)刊本,光绪十六年(1890)浙江书局刻本。《素问集注》有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灵枢集注》有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越望亭诗集

    二卷。明陈鹤(?一1560)编。陈鹤,字鸣野,一作鸣轩,号海樵生。山阴(今属山西)人。嘉靖四年(1525)举人,官至绍兴卫百户。越望亭在绍兴卧龙山巅,前对秦望,初名“望海”,后更此名;或曰为越地之望,

  • 山谷内集注

    二十卷。《外集注》十七卷。《别集注》二卷。宋任渊、史容、史季温撰。其中内集为任渊注,外集为史容注,别集为史容之孙史季温所注。任渊,生卒年不详。字子渊,新津(今四川新津县)人。绍兴元年(1131)以文艺

  • 伤寒医鉴

    一卷。元马宗素(生卒年不详)撰。马宗素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从师于刘完素。著有《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伤寒钤法》、《马冠群》、《医悟》等书。此书为马氏根据《素问·热论》的思想和刘完素之说,以驳斥朱肱

  • 左传经例长编

    不分卷。清廖平(详见《左氏春秋杜注集解辨正》)撰。廖平是清末著名经学家、思想家,著述很多。此书为稿本,用红格竹纸抄写,每半页十一行,每行二十四字,小注双行,字数同。书法工整,点画不苟。封面左方有红签题

  • 尔雅谷名考

    八卷。高润生撰。润生字雨人,号幕坡,固安(今谷河北)人。光绪庚寅(1890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官至给事中。是编所释谷名均见于《尔雅·释草》,《尔雅》所无者,则汇为“附考”。经文注疏,悉从阮

  • 浦城遗书

    十八种,一百十七卷。又名《浦城宋元明儒遗书》。清祝昌泰编。祝昌泰,浦城(今属福建省)人,官直隶知府。是书收浦城先达著述,包括自他邑迁来浦城及曾住浦城后迁往他地者之著作。十八种中,宋人著作十五种,元人著

  • 观心论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观心论》是智劝戒弟子学法归心而作。其用意在于为诸学徒随记而载,对空无所获者令其置文,以此观察学法的用心程度;也是为外诸四众接受佛法,便于传授

  • 经世大典

    八八〇卷。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赵世延(1260-1336)任总裁,虞集(1272-1348)任副主裁。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世祖时任监察御史,后累迁至中书右丞,平章政事。集字伯生,

  • 古今刀剑录

    一卷。南朝齐梁时期陶宏景(465-536)撰。陶宏景,又作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晚号华阳真逸,又号华阳真人,谥真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市)人。陶弘景幼年读书万余卷,受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

  • 春泉闻见录

    四卷。清刘寿眉撰。刘寿眉字春泉,顺天宝坻(今天津宝坻)人,生卒年不详,约清中叶在世。《春泉闻见录》为笔记,如书名所示,杂记作者闻见之事。作者之父曾在昆山、宁海等地为官,他随去父任所,故对江浙间琐闻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