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积求勾股法

积求勾股法

一卷。清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撰。玄烨即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1662-1722)。康熙三年(1664)朝中发生了一件中西历法之争,对年幼的玄烨影响很大,他说:“朕幼时,钦天监汉官与西洋人不睦,互相参劾,几至大辟。杨光先、汤若望于午门外九卿前当面睹测日影。奈九卿中无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于是玄烨开始学习西方数学,法国传教士白晋(1656-1730)、张诚(1654-1707)入宫为他讲授欧氏几何学或理学、天文学,康熙帝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有数学素养的封建皇帝,并主持编写了大型历算书《律历渊源》。玄烨自己也写有《三角形论》及《积求勾股法》。据当代学者李培业考证,《积求勾股法》当完成于1713年之前。此书单独成篇,装订在清数学家陈厚耀(1648-1722)《勾股图解》之前。全篇十二页,计3300字,系原稿誊正本。《积求勾股法》专论求解正勾股(即与“勾三、股四、弦五”勾股形成比例的整勾股形)问题。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列出勾股和较诸定率十八项;然后给出两条用法:(1)“以今所设之数为实,取定率内与所设数同名之率为法,法除实得数,以勾率乘之得勾,以股率乘之得股,以弦率乘之得弦。”(2)“若所设者为积数,以积率六除之,平方开之,得数。再以勾、股、弦各率乘之,即得勾、股、弦之数。”最后举出二十三个问题解答,以明此法之用。其体例依题、草、解次序列之。比如:“有弦实一百尺,求股。置弦实一百尺,以股实率十六乘之,得一千六百尺,又以弦实率二十五除之,得六十四尺,平方开之,得股八尺。解曰:弦实内兼有勾、股两实,而股应得二十五分之十六,勾应得二十五分之九,今欲求股,故以股率乘之,弦实除之而得股实,故开方得股也。”其二十三个问题可分为五类:1.已知正勾股和较十三事之一,求勾股;2.已知正勾股的勾或股,求内容圆径;3.已知勾实、股实、弦实之一,或其两者三者之和,求勾、股;4.已知正勾股积,求勾、股;5.已知正勾股内容圆径,求勾、股。这些问题的解法保留有中算特色。不同于《数理精蕴》中同类问题的解法。从上述之例解法可以看出,《积求勾股法》颇类《九章》粟米之法的今有术,而《数理精蕴》下编卷十三“正勾股比例”内容与《积求勾股法》相当,但其所用方法为西洋数学中的四率比例法与面积比例法,显然代表了中西算法迥异的风格。对此种中算风格方法,陈厚耀大加赞赏:“谨案隶首作《九算》而终之以勾股,非后之也。以其理甚精微,算之不易。其为术也,必先知二数,方可相求。又多用开方。一遇和较,非带纵减纵诸法不能御。取数繁重,学者畏之。今用定率法,以乘除代开方。又得一数,即知其他。其神妙简易,直古今所未发,中西所未有也。《周髀算经》但言勾三、股四、弦五,于兹益信。”这个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积求勾股法》经过修改后收入《数理精蕴》之内。当代学者李培业对该书作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为《论康熙数学著作〈积求勾股法〉》(载《数学史研究文集第四辑》)。《积求勾股法》版本有《陈厚耀算书》本,现藏李倍业处。

猜你喜欢

  • 天厨聚珍妙馔集

    一卷。作者不详。是书前有汝阳史维泉序言一篇,大意说,李顺之购买到一善本书,名为《天厨聚珍妙馔集》,为扩大传播,李氏将其刊刻,不知作者是谁。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制造饮食法度科例,分类编写。《四库全书总目提

  • 楚辞达

    一卷。清鲁笔(?-约1747)撰。鲁笔,字雁门,号蘸青,一号榆谷,雷州(今广东海康)人。科场屡受挫,遂闭门著书。精六书韵律。有《见南斋诗文集》、《楚辞达》。乾隆年刊本有梁同书序与方城的书后跋。嘉庆刊本

  • 可斋杂记

    一卷。明彭时(1416-1475)撰。彭时字纯道,安福(今江西安福)人,明英宗正统十三年科举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宪。著有《彭文宪集》与本书,并传于世。此书记述作者本人的生平阅历。彭时入朝为官

  • 异鱼图赞

    四卷。明杨慎(详见《檀弓丛训》)撰。是书前有嘉靖甲辰(1544)年自序一篇,作者称《西州画史录》、《南朝异鱼图》,将补绘之。又称,自己读过这两本书,发现书中所载异鱼之名,杂乱谬误,文字也不雅驯,于是就

  • 景陵县志

    ①十二卷,清李馨修,吴泰纂。李馨,字兰若,陕西狄道人,贡生,康熙初官景陵知县。吴泰,字梅里,号岳宗,景陵县人,库生。景陵县志由宋浙江嘉定人林英发创修,其后有弘治志、嘉靖志、天启志,俱佚。康熙初年,李馨

  • 牧令书辑要

    十卷。清徐栋编,徐栋,安肃人,道光二年(1822)恩科进士,曾任陕西兴安府、西安府知府,后在工部任职。本书就是他在工部任职时编辑的。本书首列同治七年(1868)穆宗应江西巡抚丁日昌奏请而将此书颁发各地

  • 诗经疏义会通

    二十卷。元朱公迁(生卒年不详)撰。朱公迁,字克升,乐平(今属江西)人。至正年间,曾任婺州、处州教授,晚年病归故里。曾题其室为“高明之所”,学者称为明所先生。著述除《诗经疏义会通》外,还有《四书通旨》、

  • 皇清开国方略

    三十二卷。清阿桂(1717-1791)等奉敕撰。阿桂字广廷,号云岩,章佳氏,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举人,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乾隆三十八年(1773)与梁国治、和坤等奉敕为表彰清太祖功德撰此书,于

  • 经心书院经解

    二卷。清左绍佐(?-1914在世)辑录。绍佐字季云,号笏卿、竹笏生,湖北应山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广东南韶连道、雷琼道。绍佐曾任武昌经心书院掌教,此编即辑录一年课士之作而成。其题目有“郑

  • 御笔怀旧诗

    四卷。清高宗书。清高宗生平见《全韵诗》。此帖刻于乾隆己亥年(1779),有怀旧诗二十三首,共分四卷。其中第一卷中有诗八首,“三先生”三首,分别是福龙翰、朱可亭、蔡闻之;“五阁臣”五首,分别是“故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