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附记

礼记附记

六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翁方纲,字正三,一字忠叙,号潭溪,一号书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家境贫寒,天资聪颖,十一岁中秀才,十四岁中举人,十九岁成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司业、学政、翰林院侍读,内阁学士等职。生平致力于经学,金石学研究,成为有清著名的经学家,金石学家,著述颇丰。曾对许多著名青铜器、绘画及书法杰作等进行大量注释,汇成《复初斋文集》三十五卷。撰有《经义考补正》、《春秋分年系传表》、《十三经注疏姓氏考》、《两汉金石考》、《汉石经残字考》、《奥东金石略》等著作,翁的十八种著作合刊为《苏斋丛书》(1924年重刊印行)。翁氏在1801-1804年守护高宗陵墓的闲暇期间,注释《礼记》而成《礼记附记》六卷,另有《孟子附记》、《诗经附记》、《论语附记》共得十四卷,收入《畿辅丛书》。《礼记附记》网罗诸书,辨其真伪,较其得失,时有新解。《礼记》一书,自郑玄为之作注,是书得以通行。郑玄阐明古义,释其异文,成就颇著,但文中不无疏漏之处。方纲常于郑注异文处,肆意品评,颇多非议。如《曲礼·拾级》,郑玄注“拾”当作“涉”,是借声,乃一声之转,“涉”为本字,“拾”为假借字。翁氏以为拾涉音虽相近,但不能以此断定其音近致伪,所谓“凡说经者以训义言,则容有后师之推测,以形声言、则岂容读者之潜易乎。”否定以声训义,视为妄测。翁氏乃金石学大师、于形体研讨颇精、但拘于门户之见,怀疑经文释义中的以声相训、见解未免失之偏激。本书有清光绪五年(1879)定州王灏辑《畿辅丛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1937年排印本《丛书集成初编》收入是书。翁方纲的手稿本藏李氏木樨轩。

猜你喜欢

  • 海叟集

    四卷。《集外诗》一卷。明袁凯撰。袁凯,字景文,号海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中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因事为太祖所恶,伪作疯癫,以病免归。少时以《白燕》诗得名,人称袁白燕。其诗学杜甫,重在

  • 明季甲乙汇编

    东村八十一老人编。八十一老人即许重熙。是书一名《甲乙汇略》,又名《甲乙两年汇略》。自明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起,至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马士英逃于杭州被杀止。末附甲申日记,前有自序。书为编年

  • 调梅鼎禅师语录

    十四卷。清代释明鼎(生卒年不详)述,释宝宣等编。明鼎,俗姓冯,号粟庵,字调梅,晚年自称恬退翁。其生平事迹详见《恬退翁后录》辞条。明鼎所说,由门人宝宣所编成的《调梅鼎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该语录

  • 房山山房丛书

    十种,十卷。清陈洙编。陈洙字杏用,号珠泉,浙江江浦人。生卒年不详。丛书所收均为清代学者著述。其中《康熙朝品级考》一卷,记清代典章、职官制度;清万经《汉魏碑考》一卷、清蒋衡《拙存堂题跋》一卷,为金石目录

  • 春秋比辨

    不分卷。清章谦存(详见《尚书周诰考辨》)撰。谦存撰有《强恕斋经剩》、《强恕斋文剩》、《强恕斋诗剩》、《强怒斋笔剩》等,《春秋比辨》即《强恕斋经剩》中的一种。该书撰成于道光八年(1828),厘为三篇即《

  • 石堂遗集

    四卷。宋陈普(1244-1315)撰。陈普,字尚德,号惧斋,宁德(今福建)人。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尝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学者称石堂先生。此本以浑

  • 襄阳遗集

    一卷。明范明泰编。范明泰,字长康。嘉兴(今浙江)人,万历庚子(1600)举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乃裒辑北宋书画家米芾遗文之集。米芾之《宝晋英光集》本世有传本,范明泰大抵未见,故而繁采各书,裒为此集。但缺

  • 鳌峰讲义

    四卷。清潘思榘撰。潘思榘详《周易浅释》条。此书是作者任福建巡抚、执掌鳌峰书院时为诸生讲授《大学》、《中庸》的讲义,其学生将其汇编成书而付梓。

  • 史传三篇

    五十六卷。清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撰。其中《名儒传》八卷,实为李清植所撰;《名臣传》三十五卷,《续编》五卷,实为张江、蓝鼎元、李钟侨所撰;《循吏传》八卷,实为张福昶所撰。朱轼只是裁定义例而已,且

  • 考工记考辨

    八卷。清王宗涑撰。宗涑字倬甫,嘉定(今上海嘉定县)人。博览群籍,深通小学,著有《声系图说》、《周五礼考辨》、《说文笺疏》等书。王氏自跋称:“乘车之图,多刻于碑石,初未有说。其图而兼说者,惟宋聂氏(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