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白华山人诗集

白华山人诗集

十六卷。《诗说》二卷。清厉志撰。厉志原名冗怀,字心甫,号骇谷、白华山人,定海(今浙江镇海)人,生卒年均不详。诸生。少时刻苦读书,工书画,学识渊博,对诗学功力尤深。晚年失明,每天吮毫盲挥,有“浙东三海”之美称。著有《白华山人诗说》。此集凡十六卷。包括《丁壬集》二卷,收古今体诗九十一首;《天台集》二卷,收古今体诗五十二首;《瓯江集》二卷,收古今体诗一百一十八首;《丁巳集》一卷,收古今体诗四十五首;《吴游集》一卷,收古今体诗五十六首;《溪上居集》二卷,收古今体诗八十五首;《磊山集》二卷,收古今体诗一百一十七首;《白湖集》二卷收古今体诗九十一首;《癸甲集》一卷,收古今体诗六十三首;《乙丙集》一卷,收古今体诗七十五首。附《诗说》二卷,收文一百零五则。厉志不仅工于诗,其于诗歌理论亦有研究。《诗说》中有云:“其诗之胜之处,实其情之过人所致。”主张“学古而古为我用,亳不为古所拘”,用诗人自己的真气真情,融汇诸家古诗之长,化为己有;要求诗人深学醇养,包孕广博,“平时不曾把心锋用破,临时哪沥得出血来!”“平素有实积工夫,抒写之间,自然如春云出岫,望之蓬蓬勃勃,而其嘘吐又极自在也。”所论皆有独到精辟之处,为后世所重。有道光丙申(1836)慈溪叶元阶刊本。光绪九年(1883)其男学潮刊本。光绪九年重印本。

猜你喜欢

  • 游道堂集

    四卷。清朱彬(1753-1834)撰。朱彬字武曹,号郙甫。江苏宝应人。乾隆举人,少与刘台拱齐名,从事经传、训诂、声音、文学。著有《经传考证》、《礼记训纂》,辑有《白田风雅》等。此书内容,卷一为杂著,辑

  • 秋雅

    一卷。清蒋日豫(生卒年未详)撰。蒋日豫有《诗经异文》。此为其所撰之词,仅三十四首。日豫自号后白石生,盖效法石帚者。今观其词,迹近南宋。至于石帚清空缥缈之概,日豫尚未能之,拟辞玉田稍为近之。日豫喜言考据

  • 石帆诗集

    八卷。附《补遗》一卷。清张曾(生卒年不详)撰,张曾字祖武,江苏镇江东南丹徒镇人。据史载,他少聪颖,读书目十行下。不喜举子业。肆力于诗古文辞。自称为石帆山人,吟咏则专力于学杜诗。其人不慕荣禄,少与鲍海、

  • 寿光县志

    二十卷。清刘翰周纂修。刘翰周,河北丰润县人,举人出身,乾隆五十九年(1795)任寿光知县。《寿光县志》,创修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邑令刘有成,再修于雍正年间李方膺,三修于乾隆二十年邑令王椿。此志为

  • 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

    三十六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清江苏仪征人。乾隆时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等职,道光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平生提倡学术,治汉学,

  • 西溪百咏

    二卷。明释大善撰。大善,号虚闻道人,其始末未详。以其诗考之,当为崇祯初人。西溪在武林西北钦贤乡,宋高宗曾欲都其地,后卜迁凤凰山。在南渡时,佛寺建筑很多。宋人旧有《西溪百咏》。是集为追咏古迹之作,每题七

  • 致远堂法书

    一卷。清张考捏得陶渊明自书诗,刻为此帖。按其自跋所说,陶靖节人品学问,晋代第一,而从未有称其书者。张考捏言得其所书杂诗十二首,古劲流逸,墨迹宛然,每展玩便不忍释手。因思物之美者不可秘而不传,于是访请名

  • 玄玄棋经

    一卷。宋晏天章(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撰。此书共十三篇,第一篇棋局,第二篇得算,第三篇权舆,第四篇合战,第五篇虚实,第六篇自知,第七篇审局,第八篇度情,第九篇斜正,第十篇洞微,第十一篇名数,第十二篇品格,

  • 古文孝经孔氏传

    一卷。附宋本古文孝经一卷。旧本题汉孔安国传,日本信阳太宰纯注音。孔安国,字子国,西汉著名经学家。受《诗》于申公,受《尚书》于伏生。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壁中得《古文尚书》、《礼》、《论语》及《孝

  • 易指要绎

    三卷。明方时化撰。时化的高祖方社昌曾著《易指要》五卷,至时化乃取而绎之,故名《易指要绎》。书中每段之下凡称“绎曰”者,都是方时化所写。这是方氏《易》学的第四种书。《四库全书总目》据江苏周厚堉藏本著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