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痎疟论

痎疟论

一卷 明卢之颐(1598-1664)撰。卢之颐字子由,又子繇,一字繇生,号芦中人,一号晋公。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通医学,颇有医名,兼通佛学。卢氏自幼得家传,又多得名师传授,曾向王绍隆学习仲景医书,从陈芝先学习《薛氏医案》,所以青年时即精于方药,著《金匮要略摸象》。二十八岁时,遵其父遗嘱,阐发本草,以其父所著的《本草纲目博议》为基础,历时十八年,撰成《本草乘雅》。卢氏敏悟过人,学有根柢。邑志载:复著《纲目博议》有椒菊共性之疑不能决,后得之颐之论方定。顺治三年(1646),明鲁王以海尚在山阴,之颐谒见,授职方郎。后归故里,两目俱瞽,犹成《摩索金匮》、《伤寒金疏钞》、《医难析疑》。约三十万字,名《遗香堂七录》行世。此外还有《学古诊则》。卢氏一生勤于著述,从小又学佛学,故其书中多兼谈禅理。明亡后曾跟随南明朝廷至福建,事败后归里,愤懑而死。此书为卢氏本《内经》、《金匮要略》之旨,结合后世论疟及个人体验,详述痎疟因证,于虚实寒热四者最为详尽。足可发明《素问》中“疟论”、“刺疟法”诸篇微意。认为疟属阳,痎属阴,日作者属阳,闲日闲数日作者属阴,温、寒、瘅、牝皆可归为疟履痎。其用方多取王肯堂《证治准绳》。其余所列诸方,十分简切恰当。虽此书仅一卷,然其治疟之法尽收其内。此书对诸疟之常证、变证之证治,逐条辨析,论述精详,于临床颇有裨益。书后附《疟疏方》一卷,选方三十八首,于方药炮制叙述尤详。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宝笏楼刻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易学统此集

    二十卷。明孙维明撰,其子孙越续成。维明字克晟,江苏江宁人。该书多取宋元以来诸说,而不太考究古义。每节之下都敷衍语气,如同坊间讲章之式。孙越补入的各条以及引述其父之言,都有标志,但也没有什么深意。《四库

  • 常璩蜀李书

    一卷。清汤球辑。常璩撰有《华阳国志》,前已著录,《蜀李书》为他的另一著述。《颜氏家训书证篇》云:“《李蜀书》,一名《汉之书》。”《史通·正史篇》云:“蜀初号曰成,后改称汉,李势散骑常侍璩撰《汉书》十卷

  • 学诗毛郑异同签

    二十二卷,附一卷。清张汝霖撰。汝霖字宰眉,江西武宁人。生平不详。书前有作者嘉庆二十四年(1819)自序,则其书成当在此时。自序称其尝从家训之余,侧企汉儒之学,谨辑其素所请业,与讲课间问辩之作,为毛郑发

  • 空明子集

    二十八卷。清张荣(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张荣,字景桓。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是集有诗集十八卷,文集八卷,杂录一卷,词一卷。自序一生得古文杂作六百余首,诗三万余首,词一千五百余首,歌谣三百余首。

  • 诗准

    三卷。《附录》一卷。《诗翼》四卷。旧本题宋何无适、倪希程同撰。何、倪二人生卒籍里均不详。是集主要收载历代名家诗歌。正集有古谣歌词一卷,汉魏晋宋诗二卷,又附录一卷。以江淹一首为终,取名《诗准》。又收唐杜

  • 竹云题跋

    四卷。清王澍撰。王澍,详见《禹贡谱》条。王澍长于书法,工于鉴别,而于源流同异,考证尤为详尽。此书系临摹古帖题跋,编撰而成。他结合书法与史事,提出了自己一些看法,大体都有根据。如钟繇荐季直表,祝希哲曾误

  • 渊颖吴先生集

    十二卷。《附录》一卷。元吴莱(1297-1340)撰。莱字立夫。浦阳(今属浙江)人。门人宋濂等私谥为渊颖先生。延祐间以《春秋》贡于乡,试礼部不中。与黄溍、柳贯俱受业于宋方凤,再传于宋濂。在元人中享有“

  • 砚北偶钞

    十二种,十九卷。清姚培谦、张景星编辑。姚培谦字平山,华亭(今江苏松江)人,为人喜事好义,多刻巾箱小本图书,有《春帆集》、《自知集》、《松桂读书堂集》等。张景星字西圃,云间(今江苏松江之古称)人,事迹不

  • 四书异同商

    不分卷。清黄鹤撰。鹤字汉皋,湖南新化人。是书搜罗甚博,上自汉唐注疏,下至学海堂经解。此外经史子集,奥义新解,采获略备。其例有四:合经旨者,列于首条,次为存异,又次为存疑,再次为驳正。间出己见,别为按语

  • 俨山外纂

    见《俨山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