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渊鉴类函

渊鉴类函

四百五十卷。清张英(1637-1708)、王士祯(1634-1711)等,奉清圣祖之命编撰而成。张英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官累迁礼部尚书,兼管翰林院詹事府。先后历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康熙三十八年,授文华殿大学士。晚年以老病乞休。赐宴畅春园,并御书“笃素堂”匾额赠之。卒谥文端。并著有《笃素堂文集》、《存诚堂诗集》等。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山东新城人。顺治十五年进士。扬州府推官总督郎廷佐等荐其“品端才敏,奉职最勤”,内升礼部主事,任国史副总裁,官至刑部尚书。善古文,兼工诗词。其于经风节,多被诗名所掩。著述丰富。有《居易录》、《池北偶谈》、《香祖笔记》、《皇华纪闻》、《渔洋文略》、《载书图诗》、《唐贤三味集》、《五代诗话》等。《渊鉴类函》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编辑成书。名曰《渊鉴类函》,“渊鉴”为宫中书斋名。古之类书自《皇览》以下,多以佚失。所存如唐时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六帖》为最古。明俞安期将此类书删去重复,合并为一。名曰《唐类函》,函六朝以前之典籍。共二百卷,四十三部。各部列《艺文类聚》于前,次列《初学记》、《北堂书钞》、《白氏六帖》。其中岁时部又兼取唐韩鄂《岁华纪丽》的内容。有关政典的,又采摘唐杜佑《通典》中的材料。《唐类函》内容较为丰富。但康熙帝以其所收诗文故事仅限于唐以前,所以命张英总领其事,取《太平御览》、《玉海》、《山堂考索》、《天中记》等十几种类书及总集、子史稗编等明以前的文章故事。依据《唐类函》的体例,增其所无,详其所略,汇编而成《渊鉴类函》。全书共四百五十卷。总目四卷。分四十五部,为天、岁时、地、帝王、后妃、储宫、帝戚、设官、封爵、政术、礼仪、乐、文学、武功、边塞、人、释教、道教、灵异、方术、巧艺、京邑、州郡、居处、产业、火、珍宝、布帛、仪饰、服饰、器物、舟、车、食物、五谷、药、菜蔬、果、花、草、木、鸟、兽、鳞介、虫豸。较《唐类函》,分“药菜部”为“药”和“菜蔬”二部,新立“花”部。每部又分若干类,共有二千五百三十六类。此书纲目清楚,便于阅览。凡《唐类函》原有引征的内容,皆标“原”字,本书增补的标“增”字,加以区别。每类的内容又分五项:第一为释名、总论、沿革。引录以《释名》、《说文》、《尔雅》等书的训诂,列在最前,经、史、子、集列后。第二为典故。按朝代先后的顺序排列。第三是对偶,对偶重在工致,不拘引文的朝代。第四是摘句。以构句精炼,辞藻华美为主,或取诗赋,或摘序记。第五是诗文。分体裁汇集。资料的采辑丰富精审,各项引文皆注明出处。《四库全书总目》称曰:“务使远有所稽,近有所考。源流本末,一一灿然。”《渊鉴类函》的卷数虽然还不到《太平御览》的一半。其篇幅却比《太平御览》多一倍。内容非常充实,可供采摭词藻、查阅典故之用。《四库全书总目》称赞曰:“自有类书以来,如百川之归巨海,九金之萃鸿钧矣。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皆亘古所无之巨制。不数宋之四大书也。”有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内府刊本。清乾隆十三年(1748)武英殿刊古香斋袖珍本、《四库全书》本、清同治光绪年间南海孔氏三十有三万卷堂重刻古香斋本、清光绪九年(1887)上海点石斋影印本、清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局影印本、1916年上海同文图书馆影印本、1932年上海扫叶山房影印同文本。

猜你喜欢

  • 甕天经义录

    一卷。清赵树吉撰。赵树吉,字沅青,四川宜宾人,光绪乙酉年(1885)拔贡。生卒年不详。是书录经义三十作条,说《诗》者占二十六条说郑风于集传所称淫诗者,一一给予辨解。此人行文所释诸解,皆以证虚为实这第一

  • 声律发蒙

    五卷。元祝明(生卒年不详)撰。祝明字文卿,直隶安平(今属山东)人。潘瑛续,明刘节校补。据高儒《百川书志》云:《声律发蒙》二卷,元博陵安平隐者祝明文卿撰。自一字七字至隔句各押一韵。对偶浑成,音响自合。共

  • 经韵楼集

    十二卷。清段玉裁(1735-1815)撰,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官知县,曾师事戴东原,为清代著名训诂学家、经学家。所著《说文解字注》影响颇大。《经韵楼集》大多为考据注释之作,涉

  • 左氏始末

    十二卷。明唐顺之(1507-1560)撰。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以抗倭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识渊博,人称“荆川先生”。著有《武编》、《荆

  • 简松草堂文集

    十二卷。《附录》一卷,《补遗》一卷。清张云璈(1744-1827)撰。张玉璈字仲雅,一字简松。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举人。嘉庆十二年(1807)谒选授湖南安福知县、后调任湘潭知县。张云璈于学无所不

  • 香谱

    ①《香谱》二卷。宋洪刍撰。洪刍,字驹父,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圣元年(1094)进士,放荡江湖,不求闻达。靖康年间为谏议大夫,因罪被贬沙门岛(今山东蓬莱县北海中五十里)而卒。其著作除《

  • 中庸解

    ① 一卷。清任大任撰。大任字钧衡,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此书不录经文,只标明节次,分段诠释经文,多采用先儒旧说。②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论语谶》)编辑。是书搜采多僻,与所辑《大

  • 蒲圻县志

    ①十卷,清劳光泰修,但傅熺纂。劳光泰,广东南海人,进士,官蒲圻知县。但傅熺,本县人,道光十四年(1834)优贡。乾隆三年(1738)王云翔续修县志,六十余年,其间兴废盛衰,几经迁变,不广集重修,将沉沦

  • 礼记大全合参

    四卷。又名《礼记体注》。详见清代曹士玮撰《礼记体注》条。

  • 晚晴楼诗草

    二卷。清曹锡淑(约1740年前后在世)撰。曹锡淑字采荇,上海人。曹一士、陆凤池之女。生卒年均不详。嫁同里举人陆正笏。曹锡淑工诗,承其家学,具有轨范,大致以性情深至为主。有《晚晴楼诗草》二卷,又有《拂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