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沧趣楼诗

沧趣楼诗

一卷。清陈宝琛(1828-1935)撰。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同治戊辰(1868)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傅、毓庆宫授读。任京官时与张之洞、张佩纶齐名,光绪十年(1881)以内阁学士襄办南洋军务,不久因母逝世返里,此后二十余年一直在家乡蛰居。著有《沧趣楼文存》。所居螺江,有沧趣楼,诗中对其周围环境多有描述:“而楼奇峰五,折叠若屏风。”“留客便盘圆石坐,借书惯坐绿阴摊。”集中有与乡里谢枚、龚霭仁、陈木庵等人的唱和之作,亦有家国沧桑之感,如《访慈仁寺松》:“身历浩幼兀不知,却对霜鬓怜吾衰。”《访崇效寺楸》:“虞山帝傅常独至,自写伊郁酬清幽。天回地转讵所料,痛定思痛将谁尤。”宣统元年(1909)陈宝琛被重新起用,离乡赴京时,赋诗留别,表现了前途难测、将审慎行事的态度:“屏居越两纪,一壑甘长终。谁知无心云,去住随天风。”“欲别谢知爱,所期谢无穷。行藏吾自审,不用哀龙钟。”其诗的内容多写士大夫颓丧失望、感伤忧愤,也有吟花弄草的闲适之作。其艺术风格属晚清“同光体”,枯淡迂缓,生硬晦涩。他学习韩愈和王安石,但艺术造诣却远甚。此卷收诗一百五十五首,分古、近两体,被陈衍选入《近代诗钞》。此卷有商务印书馆陈衍《近代诗钞》选本。1939年刊刻《沧趣楼诗集》,线装四册,共十卷,附词一卷,按年编排,本书所收之诗尽载于该集中。

猜你喜欢

  • 将将纪

    二十四卷。明李材(详见《李见罗书》)撰。从此书书名看,其主旨在于御将,然卷一至卷九详载汉、唐、宋七帝《本纪》之文。《四库提要》讥其“牵连并书,殊无断制”。卷十至二十一,所记自虞夏迄于南宋,分别得失,作

  • 俨山外集

    三十四卷。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条)撰。此集为陆深札记之文的总汇,由其子陆楫汇编而成。其中凡《传疑录》二卷、《河汾燕间录》二卷、《春风堂随笔》一卷、《知命录》一卷、《金台纪闻》二卷、《原丰堂漫书》一

  • 出三藏记集

    十五卷。梁代释僧祐撰。僧祐生平事迹详见《弘明集》条。《出三藏记集》一书,简称《祐录》意在订正经译。全书共分四科:一、撰缘记,二、诠名录,三、总经序,四、述列传。记印度佛教结集及新旧名义异解有一卷,共五

  • 同姓名录

    ① 十二卷。录补一卷。明余寅(1519-1595)撰。余寅字君房,晚年改字僧杲。鄞县(今浙江奉化县)人。明万历八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农丈人文集》二十卷,《乙未私志》、《吴越游稿》。周应宾录补

  • 仪礼章句

    十七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廷华字中林,号东壁,初名兰芳,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由中书舍人历官福建海防同治。乾隆初年被举荐修编《三礼》。杭世骏《榕城诗话》称廷华去官后

  • 读四书大全说

    十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析理极精,认为《四书大全》所引朱子之说,有绝非出自朱子,而为门人所假托者;有的为朱子之说,而也不可从者;有意甚是,而说不详者。而诸儒之说,又互有是非,皆为剖辨

  • 吕新吾全集

    见《新吾吕先生集》。

  • 东林本末

    ①三卷。吴应箕著。吴应箕(1594-1645),字风之,又字次尾,明清之际安徽池州府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他是明末复社的领袖,领导了声讨阉党遗孽阮大铖的活动。该书序下注有一行小字:“书共六卷,存陈其

  • 汉碑征经补

    一卷。清王仁俊辑。王仁俊生平事迹不详。该书题为《汉碑征经补》,而不言所补何人,亦无序例。所补内容,计有补《周易》二十一条,补《尚书》七十五条,补《礼记》四条,补《周礼》一条,补《左传》十条,补《公羊传

  • 玉燕堂四种曲

    八卷。清张坚(1681-1771)撰。张坚,字齐元,号漱石,别号洞庭山人,金陵(今江苏南京)人。诸生,乡举不第。工诗词,善乐府,曾得到藩司鄂尔泰的赏识,选其诗入《南邦黎献集》。本书收传奇四种。其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