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汾西县志

汾西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蒋鸣龙修,付南宫纂。蒋鸣龙字飞占,浙江建德县人。出身拔贡,康熙八年(1669)知汾西县。汾邑地小民贫,而其志乘,由来甚远。元以前毁于兵燹,遗墨久湮。明万历间毛炯编纂和清顺治十四年李色蔚增修,也一概无存。康熙十三年(1674),朝廷诏修一统志,鸣龙亲手纂订,一月成书。《汾西县志》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全书八卷首一卷,三十目。分为:卷一星野、疆域、山川、建置、沿革;卷二城池、公署、学校、祠祀,卷三贡赋,卷四屯田、水利、盐法、兵防、马政、帝王,卷五职官、名宦,卷六选举、人物、孝义、烈女、隐逸、流寓,卷七仙释、风俗、古迹、陵墓、寺观、祥异,卷八艺文。卷首有序、凡例,图为一卷。帝王、隐逸、流寓三目缺而不载,故此志仅二十七目。此志精确雅训,足称善本。②八卷,首一卷。清曹宪、锡良修,周桐轩纂。曹宪,河北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出身监生,光绪四年(1878)任汾西县知县。锡良,蒙古人,进士出身,光绪六年(1880)任汾西县知县。此编始修于曹宪,告成于锡良。《汾西县志》光绪七年(1881)刻本。蒋鸣龙本缺帝王、隐逸、流寓三目,此志补隐逸一目,尚缺帝王、流寓二目。《汾西县志》自康熙十三年知县蒋鸣龙创修后,迄光绪已有二百余年未曾再续。此志远接二百年前之旧本,逐类增修,案条续补,于旧志之不当处,则加以订正。

猜你喜欢

  • 容拙斋文钞

    一卷。清张舒(生卒年不详。)撰,张舒字丙生,甘泉(今湖北宜昌市西南)人。平生著述甚多,咸丰间经乱遗失,只杂文数十篇留于世。其中论史之作居其大半,间附杂文数篇。张舒学力深厚,识见高明,议论宏通,笔力遒炼

  • 永嘉八面锋

    十三卷。不著撰人名氏。卷末有明宏治癸亥都穆跋,谓宋时常有刻刊,永嘉先生所作。又考当时陈傅良、叶适都称作永嘉先生。相传此书为陈傅良所撰,观书中的语言,很多亦为陈傅良平日之语。但《宋史·陈傅良本传》所载,

  • 罗江东外纪

    三卷。清闵元衢撰。闵元衢字康侯,乌程(今浙江湖州)人,自号欧余生。生卒年不详。罗江东,即罗隐,唐末五代时人,自号江东生,有当世诗名,却终身不第。闵元衢自以终身不第,有似罗隐,遂作此书,盖一时寓意之作。

  • 古今韵会

    元黄公绍撰。黄公绍,字在轩,号直翁,昭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宋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入元,隐居樵溪,拒不出仕。其诗文之作汇为《在轩集》。《古今韵会》刘辰翁序作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可证

  • 樵香小记

    二卷。清何琇(生卒年不详)撰。何琇字君琢,号厉庵,宛平(今北京市)人。雍正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全书多为考证之文,共一百二十条,论经义方面内容占大多数,其次是论小学方面内容,另外还涉及字学、韵学等。其

  • 五经合纂大成

    三十卷。无纂人名氏。这是一本为乡试、会试而准备的书。清代科举第二场有经学科考试。书中有注、有讲、有疏、有解,有间有案,大抵取《五经大全》、《五经备旨》、《七经精义》等书的内容,择精删冗最后证之于《御纂

  • 经苑

    二百一十八卷。清钱仪吉编。仪吉字蔼人,号衍石,一号心壶,浙江嘉兴人,嘉庆十三年二甲进士,官至给事中,尝主讲河南大梁书院。此书即其在书院时编刊的。首有吉仪序,大意是补通志堂所未收。原编四十四种,刊成的有

  • 三家兵法

    见《汪氏兵学三书》。

  • 夏小正私笺

    一卷。清吴汝纶(1840-1903)撰。吴汝纶,字挚甫,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至直隶冀州知府。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推行新式教育。曾师曾国

  • 封谥繙清

    一卷。奕赓撰。奕赓,见《谥法续考》。是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有帝后陵名、列朝年号,其中上自肇、兴、景、显四祖永陵,曰恩特赫莫蒙安,下至仁宗昌陵,各译所翻清语。第二章为亲郡王封号,第三章为贝勒等嘉号,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