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江氏音学八种

江氏音学八种

十三卷。清江有诰(?-1851年)撰。江有诰字晋三,号古愚。徽州府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恩贡生。一生无意仕进,杜门读书。曾概叹周秦以后,古音日失,便潜心音韵之学。始以顾炎武、江永、段玉裁之书为宗。初分古韵为二十部,后见孔广森《诗声类》,受其启发,将东冬分立二韵,又分古韵21部:一之、二幽、三宵、四侯、五鱼、六歌、七支、八脂、九祭、十元、十一文、十二真、十三耕、十四阳、十五东、十六中、十七蒸、十八侵、十九谈、二十叶、二十一缉。江氏古韵分部跟段玉裁相比,其特点是:一祭部、二叶部、三缉部皆与王念孙、戴震合;江氏主张宵部、侯部有入声、也与王念孙之说相合。江氏古音学的不足之处,即坚持质、术、栉、物、迄、没、屑不分。江氏晚年研究六书,著有《说文六书录》、《说文分韵谱》、《说文质疑》、《说文系传订讹》。还有《经典正字》、《隶书纠谬》等书。惜皆毁于失火。《诗经韵读》在《诗经》的每一押韵的章节后注明古韵部,入韵字另加圈作标识,隔句换韵的字外加方框标识。对异部通谐、江氏根据韵部远近分为三类:邻部通谐为通韵,隔一部通谐为合韵,隔几部通谐为借韵。凡通韵、合韵、借韵均在韵段末注明,并说明通谐的原因。《群经韵读》录《易》、《书》、《仪礼》、《礼记》、《考工记》、《左传》、《论语》、《孟子》、《尔雅》等书韵语。《楚辞韵读》录《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渔父》、《卜居》、《九辩》等作品韵语,并附录宋玉赋九篇韵语。《先秦韵读》录《国语》、《山海经》、《战国策》以及诸子等二十四种古籍及秦刻石铭文的韵语。《唐韵四声正》卷首载有道光二年(1822年)后江有诰与王念孙往来的书信,讨论古音四声问题。江氏原认为古无四声,后反复研究,始知古人有四声,但古四声与今韵不同,于是仿顾炎武《唐韵正》体例,而著此书,专门纠正《广韵》四声之说。《廿一部谐声表》仿段玉裁《十七部谐声表》而作,按古韵二十一部汇列谐声偏旁。《入声表》卷首有凡例,叙述制表目的。江氏认为顾炎武《古音表》虽然能据古韵,以入声配阴声,但分配多有不当之处。江永虽然能据谐声偏旁分配入声,但仍然拘于今音,以入声兼配阴阳。江有诰则按顾炎武的观点,彻底破除今韵四声相承的观点,以入声分配阴声。《等韵丛说》主要讨论三十六字母的发音部位与方法,因缺乏描写工具,又受自己方音的影响,观点含混,问题较多。《江氏音学八种》目录:《诗经韵读》四卷卷首一卷、《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先秦韵读》、《汉魏韵读》、《唐韵四声正》、《廿一部谐表声》一卷、《入声表》一卷、《等韵丛说》一卷。此书成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同年刊刻。1934年严式诲刻入《音韵学丛书》。

猜你喜欢

  • 乐经

    一卷。辑佚书。不著撰者,为汉代作品,清王谟辑。王谟字仁圃,一字汝上,江西金溪人,乾隆进士,任建昌教授。王谟嗜辑佚古书,就《隋书》、《唐书》所载汉魏时期的失传著作,依据诸书,广搜逸文,得四百余种,成《汉

  • 南北两宋志传

    二十卷一百回。明熊大木(详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南北宋分叙,各十卷五十回,亦有刊本不分回。《南宋志传》所写并非南宋之事,而是叙述五代时后唐年间石敬瑭出身至宋开国、破金陵灭

  • 五分比丘尼戒本

    一卷。梁代释明徽(?-522)撰。明徽,《续高僧传》列传称明彻,俗姓夏,吴郡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六岁丧父,出家住上虞王园寺,学无师。永明十年(492)竟陵王请僧祐去三吴讲律,途相识“从祐受学十诵,

  • 时习新知

    六卷。明郝敬(详见《周易正解》条)撰。此书原名《知言》,郝敬在万历二十年(1592)官永嘉时自为其书作序,后改为《时飞新知》。郝敬并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和崇祯元年(1628)又作自序二篇。此书初

  • 赍志斋集

    十卷。明陈泰交(约1624年前后在世)撰。陈泰交,字稚,更字同倩,号鲽诲。其少时名元侃,字三缄。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中为国子监生。著有《尚书注考》。是集为其子陈鋐所刻,凡十卷。诗一卷,杂文九卷

  • 家礼增解

    十卷。朝鲜李宜朝编。李宜朝为李縡门人,生平及事迹未详。自朱子《家礼》问世,历代都有注家,然而能详明礼制因革、洞悉常礼与变礼、阐发《家礼》精髓的实不多。李宜朝之父曾辑古今礼制,分门类附于《家礼》各门之后

  • 三长物斋丛书

    二十八种,二百六十七卷。清黄本骥编。黄本骥,字仲良,号虎痴,湖南宁乡人。生卒年不详。道光年间举人,官至教谕,著作有《圣域述闻》、《嵰山甜雪》等。丛书所收著作,多为目录、表志,其中大部分为其自著。如《历

  • 审岩集

    九种,二十三卷。清杨于果编。杨于果字硕亭,秦安(今山东省秦安县)人。生卒年不详。十四岁会做诗,三十岁中进士,后在长阳、汉川等地做知县,著有《群经析疑》、《二十一史史概》等著作。丛书所收九种为:杨于果《

  • 尚书补阙

    一卷。清华长卿辑,并作集注。此书名“补阙”,是指补《泰誓》。卷首有华长卿自序。在自序中,华长卿说:“(汉)武帝时,民有得《泰誓》者,献之,合于伏生之书,并列于学官。今世所谓古文者,乃梅赜之伪书,非孔壁

  • 诗述

    不分卷。清任兰枝(生卒年不详)撰。是书虽有刻本,然无撰者姓名,今之著作权归属,乃据是书卷端任祺题字而定。是书解诗,无所依凭,空言己见,臆想颇多。如于《周南》、《召南》,以为述文王之化,其不言男子而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