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江华县志

江华县志

①九卷,杜渐修,费柏纂。杜渐,字无考,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人,举人,曾任江华县知县。费柏,字公秀,大同乡人,嘉靖举人。《江华县志》明万历二年刻蓝印本。共九卷,为分:卷一,天文志,其子目曰星野、气候。卷二,地理志,其子目曰沿革、封疆、山川、,物产、乡村、街市、津渡、坡圳、崖洞。卷三,人物志,其子目曰官制、官师、选举、明宦、乡贤、流寓、仙释、贞节。卷四,宫室志,其子目曰公署、杂署、营堡、庙宇、坛壝、铺舍、桥梁、亭榭、寺观。卷五,赋役志,其子目曰人民、土田、屯田、正赋、杂赋、正役、杂役。卷六,兵刑志,其子目曰城池、关隘、士卒、刑制。卷七,礼乐志,其子目曰祀典、公规、民俗、大成乐缺。卷八,文章志,其子目曰题咏、纪述。卷九,杂志,其子目曰形胜、古迹、灾异、寇盗。此志星野、气候,简略得体。其兵刑于士卒之名额驻地,军器之品类数目,并阵法、阵图,及刑法之刑制、狱具等,叙述极为详细,有裨史实,足资征信。其记述前令蔡光之政绩颇多,如立惠民药局以拯民疾苦等,皆卓然可称者。然此志已残佚,仅存第一卷至第六卷。② 十二卷,首一卷,清刘华邦修,唐为煌纂。刘华邦,泰和人,曾任江华县知县。唐为煌,江华县人,贡生。江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年间,迄清一修于顺治八年(1651)知县王克逊,二修于雍正七年(1729)知县郑鼎勋。此志乃续郑志之作。《江华县志》同治九年(1870)刻本,此志凡例首条曰因旧,谓旧志虽未为完善,然不无可取之处,如记兵变,叙灾异,不事粉饰,具见直笔。此志基本承袭前志而略事增损。其以旧志兵防附诸建置,为不当,特为另立专门。人物之宋朝费楷误为明朝费柏,且佚其事实,为之考证增补,举前人篇什,仿石湖对山之例,附于诸山水下之类,亦不无补偏救弊之功。兵防于历代变乱战守故事搜辑甚详,亦足可称道。惟分隶各门类目,以瑶峒、祥瑞、灾异、仙释入于杂撰,则殊不合。瑶峒、治乱、风俗为一邑故实之要,若以之分隶兵防、风土两门,实为不妥。

猜你喜欢

  • 易韵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氏生平见“越语肯綮录”。《周易》的《系辞》及爻象多为韵文,吴棫《韵补》很少征引《周易》文字,至明张献翼始作《读易韵考》七卷。然张氏不懂古音,往往随口取读,或牵引附会,颇庞杂无绪。至

  • 史纲疑辨

    四卷。明林有望(生卒年不详)撰。林有望字未轩。桐城(今属安徽)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四川按察司佥事。著有《史纲疑辨》等书。此书裒集唐、宋至明人文集、说部考辨之文,与论世之作,不分门目。

  • 太平清话

    四卷。明陈继儒撰。陈继儒见《见闻录》条。《太平清话》是一部杂记古今琐事的书。这部书征引舛错之处,不可枚举。当时都传称陈继儒能识古今书画。然而如果看他的载著,实在有辱这么宏大的名声。这是《四库全书总目》

  • 孝经正误

    一卷,附录一卷。明潘府(生卒年不详)撰。潘府,字孔修,号南山,上虞(今属浙江)人。成化末进士,官至太常寺卿。晚年布衣蔬食,以发明经传为事。《明史·儒林传》有传。该书认为《孝经》都是孔子之语,不应强分经

  • 秋槎杂记内篇

    四卷。清刘履恂(1738一1795)撰。履恂字迪九,江苏宝应(今宝应县)人。乾隆丙午举人,用为儒学教授。除本书外,还著有《秋槎札记》一卷。本书有履恂后序,时在乾隆壬子年,后来毁于火灾。其子刘宝树重新加

  • 读诗商

    二十七卷。清陈保真撰。保真字怀甫,龙阳(今湖南汉寿)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书博采众说,自诗序以下,《毛传》、《郑笺》、《王注》、《孔疏》、朱子《集传》诸书皆有采录,虽称赅博,但也略嫌驳杂。引成说标明出处

  • 华严经音义

    二卷。唐代释慧苑(约唐中叶人)撰。慧苑,自叙索隐从师,历十九年之久。他对经译的文字音义颇有建树,能以音训梵言,聊为注疏。所作《华严经音义》,即是对《华严经》音、义两个方面所做出的增补订正,使僧众得以披

  • 启秀事略

    一卷。清末颜札氏撰。按启秀,库拉雅氏,满洲正白旗人,道光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庇护义和团,伏诛。该书即其继妻颜札氏所记。现存光绪刊本。

  • 鲁岩所学记

    十九卷。清张宗泰(约1850前后在世)撰。张宗泰,河南鲁山(今平顶山)人。其先偃师(今洛阳)人,后徙居鲁山,因自号鲁岩。生卒年不详。道光二年(1822)春选授修武县儒学教谕官。二十三年(1843)推升

  • 维摩诘所说经文疏

    二十八卷。隋代释智(538-597)撰。智,俗姓陈,家居荆州华容(今湖南华容县),其父在梁朝为官。十七岁时正值梁末兵乱,社会动荡,有家难归,遂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许下出家为僧之愿。十八岁依湘州(今湖南长